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准确把握全会的主题和重大意义,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政治站位的高度决定思想认识的深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改革寄予厚望,从国家战略全局赋予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为四川改革指明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我们要从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高度,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走在前列。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通过改革来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四川总体上仍然属于欠发达省份,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新的形势下,四川发展的内外环境、要素条件、动力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和卡点堵点依然突出。我们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以更大力度、更有力举措推进各领域改革,健全完善四川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夯实四川现代化建设物质技术基础。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四川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了一批改革举措,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领域更广、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需要谋划推出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我们要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取得的成果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巩固和拓展,改革面临的难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突破和攻克。近年来,四川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效破解,一批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这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既同省委发展战略有机衔接,又同省委历次全会作出的安排部署一脉相承,既有对之前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有对新的改革任务的科学谋划。新征程上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历史主动精神,紧扣四川肩负的战略使命,推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项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新局面、拓展新空间,不断激发和释放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活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极端重要性的理解把握,充分凝聚改革共识,昂扬精气神,谱写新时代四川改革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全面对标推进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把握党中央改革意图和改革指向,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省上下必须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和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地推进党中央改革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释放出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定决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决定》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原则,对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和信心决心。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七个聚焦”目标任务,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着力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城乡融合发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扩大向西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经济治理等引领性改革上攻坚突破,更好担负起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的重大改革任务。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对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立说立行、率先突破;对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改革作出前瞻部署,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对近几年我省已经定下来、先行先试的改革,保持工作连续性,进一步增添改革举措,力争取得更大进展。

真抓才能攻坚,实干方能梦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聚焦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大事要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各条战线抓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因地制宜统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鼓足干劲拿出新举措,认认真真推进每一项改革,到2029年完成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聚焦“增动能”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经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并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等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重要意义,把改革落在实处、引向深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主攻方向。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四川抓好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增动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经济发展动力强不强、质量高不高,关键还看经营主体有没有活力。经营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当前,全省经营主体已突破900万户,但仍存在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不强、民营企业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现阶段,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打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堵点痛点。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大力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主导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减负赋能,引导各地真正从比拼优惠政策向比拼营商环境转变,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有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必须坚持有效政府和有为市场相结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立起来,研究推动四川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要把掣肘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掉,及时清理废止不合理限制,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一子落而满盘活。统筹好“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关系,坚决打好经济体制改革关键之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育新机”抓好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驱动创新。当前科技革命和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聚焦“育新机”抓好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既事关四川高质量发展全局,更是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专章部署,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标这一要求,结合四川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实际,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并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锚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这一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价值取向,必须把握教育公平这一底线,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到强化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再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科技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创新本质规律的深刻洞察。改革的目的,就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努力产生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以培育新的生产力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四川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重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评价两个堵点。一方面要全面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建好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深化科教界人才“帽子”治理,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必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创新新动能。



以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举措破解四川问题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推出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成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这是因地制宜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改革方法论。因地制宜,就是要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要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既面临一系列与其他省份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独有的困难挑战和深层次矛盾问题。无论是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新老问题,还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都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谋划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举措。

这是走在前列的要求。省委提出,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走在前列。怎么走在前列?就是既要全面对标党中央改革部署,逐项研究落实举措,努力做到先行突破;又要从省情实际出发,谋划好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力争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有些领域没有先例可循,也无可借鉴经验,须靠“原创性”探路闯关;有些关口百舸争流,各显神通,须以“差异化”奋勇争先。

这是改革基因的传承。四川是改革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年四川农村改革、国企改革、科技改革,多个原创性“第一”领风气之先。2015年,四川被确定为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电力体制改革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走在前列,在全国推广。比如,前几年四川探索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就被誉为科技界的“小岗村”试验。今天投身新的时代大考,要继续敢于开先河、填空白,推出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加快建成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正是因为近年来四川主动谋改革、聚力抓改革,有效破解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批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但也要看到,当前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和卡点堵点依然突出,部分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更有针对性、更加开拓性地谋划改革对策,推出更多“原创性差异化”的关键招数。

紧扣实际解难题、问诊把脉开良方。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了许多先行探索改革任务,有的是针对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的是针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比如,开展强县扩权赋能改革,打造市域副中心,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农业转移人口认定和统计方法,健全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创新三星堆遗址、三苏祠博物馆、蜀道翠云廊等保护利用机制,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经济治理等。这些具有“蜀风川味”的改革举措,对四川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让更多改革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试点探路子。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必能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