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9月11日,在“202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73岁的刘永好身着西装、精神矍铄,带着温和笑容出现在演讲台上,向年轻一代企业家分享如何攻坚克难、向“新”而行。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刘永好身上始终保持着活力和创新力,在他的执掌下,新希望稳步走过42年,始终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前茅,并成为四川首家上榜的世界500强企业。

一路穿越风雨、踏浪而行,这位企业家载誉无数,但他说最心动的时刻是捧起“改革先锋”的荣誉。勇于革新,既是新希望的常新之道,也是他身上最醒目的企业家精神。

在时代浪潮中争当先锋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拉开帷幕,国家放开家庭副业和城乡个体工商户限制,个体经济破土而出。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在青年刘永好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1982年,时年31岁的刘永好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四川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铁饭碗,和兄弟一起在成都新津创办家庭养殖场。

养鹌鹑、卖饲料……创业初期兄弟四人“摸着石头过河”,公司一度处于资金链断裂边缘。“当时向亲友借了一点钱,到年末了还不了,压力特别大,我们也想过究竟还干不干,是跑新疆还是跳岷江?”

困难并没有击垮勇敢的追梦者。1987年9月,新津希望饲料厂自主研发出了国内首个国产乳猪配方饲料——“希望一号”,产品一经面世就供不应求,前来进货的汽车,在工厂门口排起长龙,“人多得不得了,最后把我们的仓库门都挤坏了,那个时候我非常感慨,我们的产品那么受欢迎,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养猪业、为农民作了贡献。”

伴随改革开放成长,刘永好四兄弟成立的希望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后,新组建的新希望又成为中国第一批到海外办厂的民企、四川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刘永好也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2018年12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刘永好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受到党中央表彰。

当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改革先锋”奖牌时,刘永好心潮澎湃、思绪涌动,“可以说这是我创业以来最心动的时刻。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40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希望。”

栉风沐雨向“新”而行

发展42年来,新希望也在“风雨”中不断锤炼“韧性”。

2021年,公司深陷非洲猪瘟、史上最长猪周期、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困境,新希望六和出现历史上首次亏损。

2023年,新希望进行资产和结构调整,以更好应对周期。

“爬坡越多,韧性越强。”面对低谷,刘永好号召员工“绝不躺平,更不焦虑,把困难期作为磨刀期,磨好刀,在机会来临、周期好转时,才能大踏步前行。”

回归主业、坚持创新才能让“希望常新”。在刘永好看来,“农业是一个传统赛道,但越是传统,越需要重视科技、重视革新。”

近年来,新希望用数字科技、生物科技武装自己,在传统赛道开启了一场焕新之旅。公司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软件“鸿瞳”,全面优化配方成本;承担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开展鸭“芯片”、猪“芯片”、生物发酵饲料等一系列攻关;推出15大“灯塔工程”数字化项目,覆盖了智慧养猪、食品溯源、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有力提升了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

可喜的是,今年第二季度,新希望六和已扭亏为盈,上半年亏损幅度大幅收窄,交出了自2021年以来的最佳半年报成绩。“今年4月开始,猪价逐渐上行,公司盈利改善,相信在我们‘磨好刀’以后,今年能够不再亏损。”

接续奋斗实现“希望常新”

和很多第一代民营企业一样,新希望也面临“新老交替”的考验。2013年,刘永好的女儿刘畅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公司也通过合伙人制度、培训计划大力培养年轻人,如今公司2000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0多岁。

“组织要焕新,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刘永好说,“企业能不能做成百年老店,跟传承有很大关系,我认为传承,不单单传给子女,还要传承给企业的年轻人。”

“交班”之后,刘永好依然活跃,他把更多时间用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开展“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计划”,实施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发起乡村振兴“村长班”项目……这位自称为“老农人”的企业家再次迎来人生的“心动时刻”,“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乡村振兴上,是我高兴的事,也是愿意做的事。”

时代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尽管未来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最近一年,是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出台政策和文件最多的一年,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信任。”刘永好说,在新格局下,企业家更要坚定信心,聚焦发展,凝心聚力走好爬坡上坎的路,为国家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川观新闻出品

总策划 李鹏

策划 钟莉 赖永强

统筹 孙琪 杨昕

记者 史晓露

摄影 卢春阳 朱文博

剪辑 朱文博

美术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