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玉洁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涵 罗敏

低矮的瓦房、木质的排门、斑驳的砖墙……新津南河之畔,古朴的太平老街是成都老街巷的典型代表。与往日不同的是,当你悠然漫步其间,忽有缕缕茶香袅袅飘来,麻辣的火锅味亦不时钻进鼻腔,还有年轻人那清脆爽朗的欢声笑语在耳畔回荡。一时间,竟让人恍若置身于一个朝气蓬勃的全新世界。

在这里,“年老”与“年轻”,这两个看似截然对立的词汇,却奇妙地找到了融合。从清朝、民国到近20年,川西民居的基础上,不同风格元素,在同一空间层层堆叠出特有的味道,有一种时间沉淀、融合后的井然有序。

如今,太平老街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受访者供图

一度沉寂的老街巷,因陆续而至的年轻人,忽然热闹了起来。这里是青年人兼顾事业和生活的栖息地,也是城市人寻觅的精神原乡,以此为载体,交织出城乡融合的新气象。

◆ 老街慢生活

青年梦想的栖息地

太平老街,隶属新津区宝墩镇太平场社区,位于南河边,因铁溪河与石头河交汇,水运条件优越。其又处在川藏古道要冲,陆路交通亦便利。自道光、咸丰年间,这里就商贾众多,市场兴旺。

随着时代变迁,老街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闹热。时光在这里,似乎也放慢了脚步,半日营生,便已足够。

而就在近几个月来,老街仿佛被夏日的热情所点燃,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梦想与创意来到这里。

9月4日,走进老街入口,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别管”书屋的每一个角落,为这里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惬意。书屋的主人李豪,是土生土长的新津农家子弟。

“别管”书屋。文涵 摄

90后的他,与大多年轻人一样,想到外面“闯一闯”。为此,他也不断精进自己,相继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乡村规划师、体适能教练……面对工作的压力,家乡安静、舒适的慢生活节奏始终是他心心念念的治愈之所。

受母亲的影响,李豪对书籍有着十足的热爱,家里存放了大量书籍。“小时候的记忆里,就有这条街。离家近,既能照看家里,还能将自己的爱好安放于此。”李豪说,起初只是想给书籍找个存放之地,“后来朋友们常来此地聚会,建议我索性开店。”于是,老街上第一所书屋就此诞生。

说到书屋的名字“别管”,李豪讲起其背后的故事:“其实,‘别管’对年轻人来说,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随性。它像是一种宣言,‘我想干啥你别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去做那些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

一条老街的魅力不仅吸引着本地人,也让外地人沉醉其中。来到老街中段,一家新中式茶舍就静静地躺在太阳下,厚厚的透明门帘完全隔绝掉外面的热气,走进去身心都感觉到一股凉意。“又见茶舍”的老板唐潇,来自浙江,曾从事过茶叶相关工作。偶然来到太平老街游玩的她发现,老街这里没有茶饮类似店铺,自己也很喜欢老街这种悠闲自由的生活状态,于是决定在老街开设自己的茶馆。

“又见茶舍”。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没想到会盈利的,但秋冬人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一万多的盈利。”唐潇说,夏季天气热特意上新了水果茶、凉茶。尽管老街上生意不如闹市,但好在店面租金低,相对而言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

除了茶舍、书店,太平老街上还开设有火锅店、杂货铺、文玩店、咖啡店、服装店和民宿等。热爱自由的大凡、手巧有才的佳姐、喜欢旅行的哈哈……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年轻朋友来到这里,曾被遗忘的老街也成为了年轻人回乡创业的聚合地。

太平老街上新开的春和景明饮品店。文涵 摄

◆ 老街焕新生

城市人的心灵原乡

“好啊,现在环境好了,垃圾少了,年轻人也多了。”坐在门口晒太阳的王奶奶感慨道。

老旧泛黄的墙面被涂成彩色的新潮图样,低矮的瓦房前挂着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招牌,社交媒体上关于老街的分享也越来越多。现在太平老街不仅仅是一个网红打卡地,更是一个能够让人深度体验成都文化和生活气息、短暂逃离烦恼和焦虑的地方。

“这边离市区有些距离,特别安静,我们休息日就过来,在茶舍喝喝下午茶。”在成都锦江区上班的金成边喝茶边笑着说道:“和市区的喧哗不一样,这里有一种简单朴实的松弛感。”

爱好摄影的大学生李苏琦周末也来老街取景拍摄选:“这里的建筑、街道、小吃摊都很有成都特色,而且还有很多新潮的文创元素,很出片。”

太平老街上的民间地道美食。受访者供图

在“别管”书屋,李豪领着我们走到桌前,轻轻拾起一个本子:“这些都是客人们的留言,我特意把它们保留了下来,作为书屋的一份特别记忆。”为了给那些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们送去慰藉与鼓励,李豪介绍,书屋还发起了手写信活动,无数封免费的手写信从这里寄出。

而外,“我会邀请三两知己,或举办小型音乐会,或举行读书分享会。”李豪分享着他的计划,“未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计划推广传统手工艺如扎染艺术等,并举办各种文化创意活动,让书屋和这条老街成为更多人心灵的避风港。”

太平老街的原住民李志业,今年63岁,头发乌黑,显得精神矍铄。“以前这里根本没这么热闹,现在人越来越多,感觉老街‘活’过来了。”平日里,李志业还会和入驻的年轻人摆摆农门阵,他说和年轻人多交流,自己心态也变年轻了。

原住居民其乐融融。受访者供图

◆ 共创未来

老街见证双向奔赴

对于太平场发生的变化,太平场社区党委书记鲍仪说,“既在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他说:“原本我们也是有意盘活老街,将其打造成村民文化交流基地。意料以外的是,老街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开店创业,引来了一大波网络流量和客流量。”

近年来,太平场社区从整治环境秩序、补齐功能配套、丰富老街业态和优化老街治理四方面着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年太平场社区庆元宵活动举行,老街住户与游人同乐。太平场社区供图

唐潇感慨道:“店门口那条路以前凹凸不堪,社区去年修好了,平坦美观。”在太平老街吸引了一波年轻人后,社区加快了老街的修缮和维护工作进程。

而在老街闲置房屋的盘活过程中,社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鲍仪介绍,社区首先摸底梳理了老街闲置房屋资源,将愿意和合适出租的房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转租。“我们将不通气、不方便埋水管的老房子都进行了内部改建,方便商户经营使用。”鲍仪说。

正是因为社区的扶持和积极招引,一大批年轻人不再犹豫,下定决心来老街创业开店,实现了二者的“双向奔赴”。

目前,老街已经有38个新消费场景。对于未来的发展,鲍仪说,社区要在保持老街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业态和新场景。“像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密室逃脱这些项目,我们也正在引进。”他表示,将鼓励商户打造品类、风格各异的场景业态,尽量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休闲体验,让这条充满温情、品质、厚重和时尚感的老街,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社区更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