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请描述一下您的病情。”“您的肚子痛是长期的还是间歇性的?”“您拉肚子的次数是多少?”……近日,媒体报道,人工智能(AI)门诊预问诊系统在四川省成都市某医院投用。当前,AI参与问询分诊在医院变得日益普遍,有的医院推出交互陪诊应用“公济小壹”,主打“全流程规划指引”;有的医院开发“AI陪诊员”,可以提供咨询、就医规划、导航等服务;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市多家医院推出智能分诊和AI辅助诊疗系统,它们均展现出强大的功能,让人耳目一新。

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进哪个门、走哪条路,导致一些患者每次看病,都要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医生问诊也面临不小的工作量,从头到尾要花很多时间。“AI先问诊”模式可以针对性地缓解这些难题。由AI“打前站”,做好分诊导医的前期辅助性工作,医生随后作修正、补充和把关,二者就能做到主次分明、高效协作、取长补短。这种模式若能得到完善和普及,有助于大幅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患者看病的便捷性。

从技术和需求的角度来看,这种诊疗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AI大模型、数智医疗等技术日趋成熟,为开展“AI先问诊”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多样化,问诊需求快速增加,未来“AI先问诊”模式也会越来越普遍。

当然,开发AI门诊预问诊系统要特别注重安全和质量。医生如何处理与AI的关系,AI的风险怎么防范、弱点怎么克服等,这些话题受到医疗系统的高度关注。AI不懂人的情感、医疗过度依赖AI技术等现象值得警惕,由此引发的担忧也不少。

可以确定的是,AI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让AI“吃进”更多高质量的医疗数据,才能确保其所提供的智能分诊、辅助诊疗服务更加优质与周到,避免误导患者的情况出现。AI门诊预问诊系统运用还涉及患者个人隐私保护,关系到算法透明度和公平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则,做好防范。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已出台多份重要文件,提出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AI、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借力AI技术,加速医疗服务模式变革,已在路上。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罗志华(医生)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LEMP94Z】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