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作画轴、白墙黛瓦作画纸,一个八百多人的小乡村,竟有三百多人会画画?

9月3日,通过“2024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来到余东村,探访了全国唯一的中国乡村美术馆。

余东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这里的农民画远近闻名,不少村民“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卧室当画室,门板当画板”,还逐渐生长起一座以展示农民画为特色的美术馆。

东方乡野毕加索

走进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是以“新时代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浙里石榴红·乡建绘共富”余东农民画展。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绘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点点滴滴。

75岁的万月仙是余东农民画协会会员。在这次画展中,她的画作《民族团结一家亲》被选入展出,作品描绘了各族儿女在余东村大礼堂前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作品中体现的是哪些民族?万月仙的答案竟然是:不知道。

无论是余东村周边的畲族村落,还是村内的羌族邻居,加上来来往往各个民族的游客,万月仙接触过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同胞。在她的心里,大家就是一家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创作理念也很简单,就是想描绘各族儿女不分你我、欢聚在一起的画面。

万月仙作品《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国乡村美术馆驻馆画师毛美仙的作品《共同致富》,描绘了衢州汉族与北川羌族同饮一杯酒、相互交流交融共同致富的场景。谈及创作理念,毛美仙说:“衢州和北川两地的人民有深厚的友谊,想展现一段充满温情与力量的协作佳话。”

原来,在2021年,借着柯城区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北川馆落户余东村——羌族姑娘蒋心岚带着几个姐妹,成了村里的“新乡人”。在北川馆内,可以直观感受禹羌文化,品尝北川美食美味,体验有“羌调”的生活。北川馆自运营以来,销售额已突破千万。

余东农民画主题取材于真实的乡村生活,就如同毛美仙画作中汉族和羌族交流交融的场景一般。蒋心岚告诉记者,来到余东村后,已经和这里的村民成为了一家人。

毛美仙作品《共同致富》

类似这样的作品,在这座乡村美术馆还有上百幅。

色彩艳丽、纹饰优美、形态夸张,是余东农民画的特点所在。村民用大胆的色彩和线条画出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产之乐、生活之富、生态之美,也画出这里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进取精神,记录农村真实的生活与变迁。也许正因如此,才让这里有了“东方乡野毕加索”的别称。

从常见的田间生产劳动场景,到近年来出现的大礼堂、科技乡村、文艺下乡,还有像“浙里石榴红·乡建绘共富”这样的特色画展……走进中国乡村美术馆,余东村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故事便随着画作娓娓道来。

从“种庄稼”到“种文化”‍‍‍‍‍‍‍‍‍‍

过去,余东村是典型的“种庄稼”的农业型小山村,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现在,依托农民画的发展,余东村实现了由“种庄稼”到“种文化”的美丽蝶变。

上世纪70年代,在“文化下乡”的感召下,余东村6名爱画画的村民开始学习绘画,农民画的种子开始萌芽。

2003年,余东农民画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村民爱上画画,进而能画画,村里也努力为村民们创造更好的创作条件。村委会先是将办公场所里一间3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农民画展览室,后来又有了建设美术馆的想法。

2020年,中国乡村美术馆在余东村村口落成。美术馆背枕村中罗汉山,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以展示余东农民画为特色,坚持免费开放、打造交流空间、举办主题活动。它既是展示当地乡土文化的一扇窗口,又带动了乡村文旅蓬勃发展。

一幅画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余东村万物皆画,农民画不仅画在美术馆里,也画在文创产品上——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也带动了研学游、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023年,共吸引近50万游客,相关农民画产业产值2000多万元。

通过画画,余东村民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更完成了向新农业新农村的发展转变。‍‍‍‍‍‍‍‍‍‍‍‍‍‍‍‍‍‍‍‍‍‍‍‍‍‍‍‍‍‍‍

不仅是余东村,近年来,广袤乡村不断涌现出艺术馆、美术馆等多样的文化场所,不仅传承、展示、丰富着乡土文化,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