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据媒体报道,新学期伊始,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在保障学生健康方面拿出了一些新举措。如有的学校采用“可躺式”课桌椅,有的学校在开学之初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有的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为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这些做法都体现出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践行。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提出“推动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学生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处于学校集体生活阶段,易受到各种常见病的困扰。对此,各方应共同打造全方位保障学生健康的生态圈。

目前,我国学生常见病包括近视、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学生常见病预防与控制任重而道远。切实有效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必须建立维护学生健康的多方协作机制,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体系。为此,笔者建议:

——构建多方协作模式。政府、专业机构、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其中,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开展监督指导,实施好健康副校长派驻制度,并切实履行好相关职责;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协助学校开展具体干预活动;学校进一步完善健康友好环境,加强校园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健康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社区提供支持资源及服务,促成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倡导开展多病共防行动。运动缺乏、睡眠不良、营养不均衡等是导致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的风险因素,需要共同干预。一是实施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普及行动。利用多种平台、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学校、社区普及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知识,提高防控水平。二是推动营养改善计划。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确保学校、家庭和社会餐饮企业为儿童提供均衡营养的餐食,加强营养教育,提升公众对儿童均衡膳食重要性的认识。三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项目,通过多样化体育活动、拓展课程激发儿童运动兴趣,增强体质,降低近视、肥胖等健康风险。四是开展健康管理规范行动。提升健康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学生健康跟踪档案,早期识别生长发育、心理行为问题及健康风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五是实行学生健康保障计划,探索商业保险与社保相结合模式,建立多层级学生健康保障系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贫困儿童能获得医疗救助保障。

——以健康学校建设为抓手提升防控综合能力。通过健康学校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构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机制,以行为与环境干预为主要抓手,推动学生常见病同防同控,全面保障学生健康。

——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构建温馨、和谐、理解、包容、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家长要努力提升自身健康素养,经常与孩子交流互动,用实际行动展示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引导孩子学会担当与积极看待人生;注重个性化管理,重视建立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管理方案,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成长和发展规划,全方位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提供优质的社区资源及服务支持。社区应倡导健康行为,利用多种平台向居民普及学生常见病防控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措施;协助常见病监测和筛查,配合学校和专业医疗机构,对社区内学生进行常见病监测和筛查,如视力检查、体重监测、口腔健康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汤捷

编辑:秦明睿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6ZDTHH5】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