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亚洲媒体采访团来到四川德阳的绵竹年画村,墙壁上色彩艳丽的年画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看着墙上五颜六色的年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宣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塔汶炎产生了很多疑问:“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这几个人在做什么?这个小孩拿的是什么东西?”

“这是花开富贵,这是万事如意,这是骑车仕女图,每一幅画都有寓意。”讲解员一边解释画的寓意,一边讲解画里蕴含的文化内涵。

8月31日,亚洲媒体采访团体验制造绵竹年画。《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乔宇摄

在农闲堂民艺坊,老挝国家电视台记者苯差叻蓬·威莱翁第一次体验制作年画,只见她略显笨重地在刻好的画板上涂墨,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画版上,用木刷均匀按压着色,再小心翼翼地揭开白纸,一幅活灵活现的单色木版年画就此诞生。

苯差叻蓬·威莱翁兴奋地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跃跃欲试地又在不同样式的画板上开始涂墨。陆续来到民艺坊的采访团成员们,纷纷开始制作年画,在满满的参与感和成就感里,更加了解这一根植于民间的艺术形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自北宋传承至今,坚守传统技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作为绵竹民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绵竹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亮点,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讲述着绵竹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据随行讲解员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旅行团把绵竹年画村选为旅行目的地。旅游早已不再局限于自然风光,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8月31日,亚洲媒体采访团参观年画巷。《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乔宇摄

采访团成员们走进狭窄蜿蜒的年画巷,犹如置身在一座充满民俗风情的艺术长廊。婀娜多姿的仕女、出自历史典故的人物、稚嫩顽皮的幼童……采访团成员们置身其中,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瓦白墙的院子里,各种果蔬已经成熟;悠闲巴适的村民,躺在竹椅上喝着大碗茶;农艺坊里的妇女们,一笔一划地仔细给年画上色……年画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张张纸和色彩的组合,它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用真挚的情感感染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在这里,非遗文化融入烟火生活。画中有人,人在画中,老挝国家通讯社副社长威莱·玛尼拉不由感慨:“这里的氛围很好,每幅画都很有寓意。街边的老人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玩牌,很有氛围。”

统筹:曹鹏程

记者:畅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