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老问题新情况,在强化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或多或少存在,从根本上减轻基层负担仍然任重道远。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责任重、任务多、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5+2”“白+黑”,夜以继日、埋头奋战。

然而,个别地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无疑又加重了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负担,有些工作要求不接地气,但不干就有可能被批评甚至被追责,于是不少基层干部职工即便明知有花无果,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疲于应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重要部署,《若干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和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度。为基层减负,对于生态环境系统来说,恰恰也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建设美丽中国争取新突破的任务所需、形势所迫。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为基层减负,并非是让基层在治污攻坚征途中松松劲、歇歇脚,而是让基层干部从那些无关紧要、花拳绣腿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不被官僚主义所缚,不被形式主义所累。

让基层能够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紧紧盯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心无旁骛、凝神聚力,科学谋划针对性攻坚措施,推动解决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方面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

《若干规定》明确了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等7个方面的要求。

有些问题看似不值一提,但日积月累也会造成较大负担,比如不必要的每日数据统计调度、随口要求基层以书面形式上报各种材料等。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该缩减就缩减、该省略就省略。此外,地区不同、工作进度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减负的重点也应有不同侧重。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减负,让基层干部职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效。

进一步细化落实好为基层减负有关决策部署,各地要加强调研,认真听一听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声音,让基层敢讲话、讲真话,特别是一线执法或监测人员反映相对集中的典型性问题,应该成为减负的首要聚焦点,集中力量进行纠治。

为基层减负涉及范围广,不能止步于一时一隅,要站在基层的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是基层的同志,上级交办的一项任务、提出的一条要求,我能不能做、想不想做、好不好做、做了有啥成效?只有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为基层减负才能取得更大成果。

比如,利用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展工作交流,确实方便了,但不能依托微信工作交流群等便利条件,拍脑袋提要求,有些要求过高,基层接不住也落不下去;有的要求过于频繁,基层应接不暇;有的要求过于琐碎,颇有小题大做之嫌。为落实这些要求,基层只能无奈地敷衍应对,不仅无益于主责主业,甚至会打乱基层正常工作安排。因此,向基层提要求作部署,不要总是“我想怎样”,要常想“基层会怎样”,该提的要求还是要提,但要精而准,一针见血,直击问题核心。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微放松警惕,就容易复发,还可能冒出新形态新变种。比如个别地方确实减少了会议次数,但会议动辄以视频方式直接开到一线执法队员,而且原本半小时的会议竟长篇累牍几小时,这样的减负岂不又落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因此,为基层减负务必要从内心摒弃形式主义,把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务求实效。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要强化制度和机制保障,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拿出恒心、保持定力,锲而不舍地持续深化,让真抓实干之风盛行。这样一来,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必然更加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也将更加朝气蓬勃。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