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9月3日,四川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在新都区泰兴镇实施的“金色壳恢复系杂交水稻轻简高效制种技术”示范片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业界专家认为,此制种技术将开创父母本同田“混播、混插、混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新模式,促进制种节本增效。

金色壳恢复系杂交水稻轻简高效制种技术测产验收会现场。

当日,记者在田间看到相当一部分稻谷的颖壳都是金黄色的,其颜色与传统稻谷的颖壳迥然不同,这就是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父本)。

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的颖壳。

“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的颖壳有明显的金黄色,它是从我们课题多年前就有的一个材料中发现的。”该技术负责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研究员刘文江说,“实际上,‘成恢71251’颖壳的金黄色只是一个明显的标记性状,它对制种的产量没有影响,但却能使制种节本增效。”

刘文江进一步解释,传统的水稻制种要分别播种栽插父本、母本,收获又要分别收获父本、母本,这就费工费时。由于“成恢71251”颖壳与众不同的颜色,这就能做到父本、母本可同期播和同期栽,乃至混植、混播(种)、混收,最后通过色选机将父本、母本(种子)分选出来,从而达到 节本增效的目的。

专家组随机选取代表性田块采用联合收割机大区收割脱粒的方式进行了田间测产,得出结论:本制种技术简化了制种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亩用工减少5个以上,成本降低约600元/亩,经济效益显著。

据了解,由于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与不育系“千乡955A”(母本)在生育期上有较大的差距,因而目前是采用的混植,即父本提前育秧,母本大田直播,待母本长至2叶1心时,再将父本“满天星”式地抛撒到田中。

图左为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的颖壳,图右为母本的颖壳。

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姚光贵认为,“此技术模式下,如果能将父母本的生育期由相差8-9天缩短到2-3天,父母本就可采用无人机同步混播,或者机插秧混合栽插,减少人工,制种技术要求相应也会降低,让种植大户都可参与到制种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