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四川各地陆续进入最繁忙的收获时节。

在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吉公村的千亩展示水稻田里,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精心选取了200余亩油茬水稻高产攻关田中的代表性田块,进行了实地测产,测得平均亩产800公斤,刷新了巴州区水稻平均亩产纪录。

巴中市巴州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徐大军: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片平均增产20%以上,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多产粮”更要“产好粮”,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各地有高招。达州市大竹县在高山稻区,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种植的有机水稻今年亩产达650公斤,首次超过了当地传统水稻产量,为有机水稻大规模种植闯出了一条新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吕世华:从传统种植用农药、用化肥的亩产800斤提高到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1300斤,这样能让更多消费者消费得起有机稻米。

这种地膜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促进了肥料高效利用,保证了农产品安全,使稻谷更加生态有机。

南充市仪陇县探索出“水稻+青蛙”生态绿色种养的路子。稻田里投放的黑斑蛙吃虫,水稻不用再施农药,黑斑蛙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保证水稻的产量。

南充市仪陇县永乐镇真灵山村稻蛙种养业主 李宋斌:每亩的产量突破千斤左右;喂养的黑斑蛙又大又漂亮,目前市场价每斤20元,每亩的产量会突破3500斤,每亩的产值7万多元。

水稻是温带地区的主要粮食,对于高海拔地区的人来说,青稞则是他们的主粮。甘孜州白玉县赠科乡下比沙村千亩青稞共富田园种植基地迎来了青稞归仓的时节。一簇簇饱满的青稞瞬间被卷入机器内,收割、剥离、粉碎一气呵成。

甘孜州白玉县赠科乡下比沙村村民 伍金彭措:现在的种地模式,不仅提高了粮食的增收,还有效解决了人力问题,机器也收割成为了常态,这样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能够外出务工,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来源。

下比沙村共流转土地1300余亩,由白玉县农牧农村局提供种子,采取跟踪模式,让村集体带动村民种植青稞。

甘孜州白玉县赠科乡副乡长 魏成枫:我们千亩青稞共富田园种植基地主要的运行模式是“支部引领+集体经济代管+群众参与”的这种模式,今年预计我们每亩的产量能够达到400斤左右。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