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观察  高懿

8月下旬高温持续,来青龙村参观的人却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来寻找商机的。“不要急,好饭不怕晚。我们会一步步认真打造,给大家创造更好条件。”青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文杰总是这样说。

杨文杰现在对农房改造颇有心得

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青龙村东临茫溪河、涌斯江,西边靠青龙山。现在的青龙村,成为了五通桥城区与“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之间的绿色过渡带,连接起小西湖畔千年盐城的过往与绿色硅谷的未来。随着五通桥城市更新战略和“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实施,地理优势突显。

盘“活”闲置民居 变“废”为宝

“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开始我们也想过发力种植业。但这里都是山和坡,土壤条件也不太好,主要栽种苗木。”杨文杰说,近年来,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加上五通桥整体风貌的提升,他们发现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杨文杰打开手机上的地图:青龙村依山傍水,从北向南沿着茫溪河、小西湖、涌斯江,形成了对硅谷核心区的弧形包围。如今,小西湖焕然一新已成网红,茫溪河两岸的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雏形已现。

青龙村三组鸟瞰

在一次村民座谈会上,有青年党员提出,“闲置的民房可以变废为宝。”大家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因为靠近城区,村民早就习惯了进厂进城务工做生意。特别是近年来晶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村里许多人都离开了田园,很多民居闲置甚至破败了。

‌将地理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闲置村居,‌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乡居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地,成为村民们的发展共识。

打造“样板房” 筑巢引凤

有了方向,还要有方法。村两委认真考察、探讨后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不能再走某些地方农家乐遍地开花“一哄而上再统筹规范”的老路子,要发挥集体经济带头作用,先做好样板再有序推进,立足长远少走弯路持续发展。

第一步,村上用集体经济资金“盘”下了一处闲置农房,投入约100万资金,修建了一处“半山会所”。村里还与两户村民签下10年的长租协议,对他们的闲置民居进行了精心设计改造。

60岁的吴建全就把自家住宅租给了村集体。看到改造后的房屋,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吴建全一家三代本来都去省外城市务工生活。看到村里的变化,思乡之情又涌上心头。他有一个10亩的鱼塘,村里与他商量合作打造亲水设施。他开开心心回村发挥余热了。

村集体在打造第一批“样板房”的时候,城里人郭江正好来到这里考察。

郭江本来在五通桥城区做生意。这两年,商人的嗅觉让她感受到了五通桥经济发展和城乡面貌变化带来的机会。她和商业伙伴们觉得,五通桥的文旅经济风口来了。于是,火速租下了第一批“样板房”,取名“青龙小院”。

郭江说,从大环境上,五通桥近年来的城乡变化有目共睹,千年盐城小西湖魅力重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从小环境上看,青龙村的自然条件不用说,村集体精心规划整体打造的做法让投资方心里更有底,而且减少了业主初期的硬件投入风险。

“青龙小院先做餐饮和棋牌娱乐。我们还等着村里打造下一批民居,准备开发民宿。”郭江说,现在已经有不少市民打听青龙小院怎么走,她每天都在忙着装修,准备国庆节开业。

郭江在忙着青龙小院的装修

“现在的村道很漂亮,就是还需要扩宽,方便游客开车。停车场也要赶快整巴适。”吴建全老人也在为青龙村的旅游发展琢磨。

如今的五通桥,正在加速建成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争创全国百强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创“长江大保护退岸(城)入园先行示范区”。文旅布局、文化品质与城市建设同步提升,“盐续千年,桥通五洲”城市精神更加彰显。

前来考察的投资者在增加,离家务工经商的村民也想回来把自家房屋用起来,杨文杰和村干部们忙着统筹规划。沿着青龙山转向东北,五通桥古镇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在打造,穿过花盐街各种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小巷子,信步就走入青龙村的另一片。那里的乡村如何与历史文化街区衔接,也已经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