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观察 马帼才 施皓文

4个多月前,在“未来苏山”项目工作推进会上,驻现场办公的项目建设执行指挥长何青松提出一个要求:“未来的工作,势必是艰苦的、困难的,吃不了这个苦,趁早别来。”作为巴州重点打造的“千万工程”精品村,自项目实施以来,苏山村全村上下不畏艰辛,解难题、拼速度,月月皆有新动态、新面貌。

当前,巴中各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温度达40℃+,高温炙烤之下,一场全新的攻坚硬仗正在苏山村打响,面对“烤”验,苏山村如何应对,有效保障各项目建设施工进度?8月29日上午,记者一行前往苏山村,跟随该村村委会主任徐加林的工作脚步,一探究竟。

早上7点整,天已大亮,苏山村各处的建设者们早已忙得火热,安排好办公室内工作,徐加林在笔记本上列出上午的工作重点:“有4个点位要跑,也得赶紧出门了。”

第一站,是在村委会办公室旁的居民聚居点。据了解,该聚居点修建于2012年,共有居民830余户,老旧硬件配套已不足以支撑居民生活需求,尤其在污水排放上,时常会造成生活污水外溢,十分影响生活环境。

“管网确保能按时运拢嘛?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协调的不?”走进聚居点内,几条宽1米多的管网通道已施工完毕,为了确保10月如期完工,徐加林再三与现场施工负责人确认进度,“借力‘千万工程’项目,我们将全村人员居住较密集的地点统一进行了污水处理,这将极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徐加林说。

针对人员居住较少,多为农村自建房的区域,则统一改为三格式化粪池,“截至目前,全村已建设完成三格式化粪池170余户,预计今年实现全覆盖。”苏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一舟说。

上午8点多,热浪正式来袭,徐加林赶往第二站,苏山村5社渠堰建设现场,伴着阵阵轰鸣声,2台挖掘机正来回作业,相较一个月前,又一片高标准农田呈现在眼前,徐加林介绍到,目前已将全村40余个微水池进行了回填,更利于高标准农田进行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水池都填了,以后咋个浇水呢?”面对村民发问,徐加林特意到现场进行解释工作,“以前小池子天干就没水,人还费力,我们这个渠堰修好后,要连接到每一个田地里面,是不是更方便喃?”

而在渠堰建设现场不远处,村民王黎琼早已等待许久,记者一行抵达时,已是上午10点左右,烈日下,正在进行屋顶改造的王黎琼远远迎了出来,“你们总算来了,快帮我看看现在这个如何!”

几个月前,王黎琼家开始了老屋改造工程,设计时却忽略了村上给出的风貌建议,“原屋顶是三角形,是我自己设计的,修完才感觉好奇怪。”主体完工仅10来天,王黎琼一家决定将屋顶拆除重新改造,“虽然要损失1万多,但一是为了自己住的舒服,二是为了咱们整体更美观,值得啊。”

据介绍,为保留川东北传统民居的布局和风格,苏山村统一给出了颜色、风格等多项建议,既保证了统一协调性和美观性,也满足了每家每户的个性化需求。

临近11点,徐加林奔赴当天上午的最后一个点位,乡瓣童年入口建设现场,室外温度虽已直逼40℃,一扇新搭建的大门钢结构上,10余名工人分散在各处,仍脚踩热浪、奋斗正酣。“修建‘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需要占用景区原大门,所以得再修建一个新的,此行的目的就是为大家送上降暑礼包,装有板蓝根、夏桑菊颗粒、藿香正气液等。”徐加林说。

临近中午,完成上午的工作,返回村委会路途中,记者发现,火热的建设场景并未因温度的上升而停下,有人顶着太阳在为屋顶搭瓦、有人还在田地间修剪残枝、有人在临时搭建的住处内为工人们准备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