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绕雅拉”是塔公草原的一处盛景。

川观新闻记者宁蕖 甘孜观察 张莹

开栏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甘孜州启动了“每年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五年打造100个精品村”的乡村振兴“双百工程”。

“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各村的资源禀赋不同,文化传承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必须走特色之路,注重“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甘孜州各县(市)也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资源禀赋,挖掘产业、旅游、文化资源特点,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宜居宜业和美新村。

8月27日,甘孜州“双百工程·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召开,川观新闻记者跟随考察团走进这些示范村、精品村,看“双百工程”中的“万千气象”。

8月,国道318旁,广袤的草原铺展于大地,骏马俯身在溪边喝水,远处,巍峨的雪山耸立。

这里是康定市塔公镇塔公村,一个纯牧业村,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构筑了独一无二的禀赋——这里拥有距离“千万级人口城市”最近的牧场。

牧区文化,牧场生活,对于大城市来说,无疑是稀缺资源。

这样的稀缺性为发展旅游带来了机遇,考察中记者了解到,2023年,塔公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一千万元,其中“马帮”收入就达720万元。

在旺季,塔公马帮每匹马每天都能创造近8000元的收入。

带着游客骑马游草原,体验牧场风情,发展“马帮经济”听起来并不复杂,对于塔公来说,却也经历了一段由“乱”到“治”再到“兴”的过程。

“以前没人组织,价格不统一,大家相互之间还会抢客。”塔公草原马帮管理者贡嘎回忆,此前,为了争抢客源,伤了乡亲之间的和气是常事。

近年来,在塔公村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160多户牧民群众一起创办了“马帮协会”。客源与马群由协会均衡配对,各家都有机会提供服务。自此,牵马揽客由“竞争”走向“合作”,从“单打”走向了“共赢”。

“我们通过马帮协会签订了《马帮经营承诺书》,服务也越来越标准化了。”贡嘎告诉记者,协会成立之初,大家还担心各自的收入受影响,但规范经营后,游客体验越来越好,来骑马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在旺季,马帮每匹马每天都能创造近8000元的收入。

塔公草原一景。

“现在我们马帮成员轮流牵马,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再由组织来分配,大家都很团结。”贡嘎告诉记者,因为收入越来越高,大家干劲儿都很足。

村集体有了收入,塔公村还制定了“721”的收益分配制度:70%用于分红,20%用于提取公积公益金,10%用于管理费,这样的制度带来了更大的改变——

“集体经济有钱了,能改善我们的居住和产业环境,如果没有集体经济的财力,处处都要农牧民出钱、出力,大家就会对公共事务不积极,甚至消极逃避。”塔公村村支部书记尼玛降泽告诉记者,“有了集体经济,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更强了。”

一匹马“牵出”千万村集体经济,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在塔公草原的一处标语上记者找到了答案——“集体经济的最终目标不是经济,而是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