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近日,央视报道了一批“医保药”变“回流药”的典型案例:陕西榆林一慢性疾病患者常某用医保3个月时间购买了15年的药量,随后便转手倒卖给药贩子赚取差价;王某更是利用他人医保卡分批次、分剂量在不同社区卫生中心配取药品,案发时被查处近30吨药品……

医保骗保不是新鲜事,但近期“两高”发布的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显示,“回流药”骗保犯罪已呈现职业化倾向,一条由“职业开药人”、药贩子、药店、诊所勾连起来的“回流药”黑色产业链正侵蚀着国家医保基金。部分职业骗保人组织化、分工化程度越来越高;团伙化、专业化特征明显,给国家医保基金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在重庆警方通报的一起重特大诈骗医保基金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罗某等人通过包干治疗的方式发展“会员”,获取个人医保卡信息后,通过伪造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单据等手段,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3.3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回流药”的质量还得不到保证。有的药贩子把真药卖给零散用药的小诊所,然后再把假药装进真药盒卖给药店;有的把临近的或者已过期的药品从原包装中拆出来,再装入新的药盒当中;有的甚至无视药品存储避光、冷藏等要求,随意堆放,脱离了正规流通环节和监管环节,隐患重重、风险巨大。

“回流药”这一黑色产业链,侵蚀的是医保基金,侵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重拳出击、坚决斩断。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就是要下决心解决医保基金异常发现难、认定难的问题。只有根据新特点创新治理手段,进一步完善技术防范手段,实现医保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联动监管,让监管“长牙齿”,让数据“长眼睛”,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骗保行为。

没有严刑峻法不足以产生强大震慑力。在此类案件中,参保人员涉案占比高达54.08%,是黑色产业链的源头,另一个治理重点是相关诊所和药店。一头一尾,都必须加大惩处力度,让这些人“偷鸡不着蚀把米”,才能捍卫医保基金,保障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