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

晨曦初照,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如巨龙般蜿蜒,数百里绿意盎然,以巨大的天然氧吧,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俯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满目青绿。唐健 摄

城市苏醒,龙泉山脉以西,林荫道上车水马龙,东安湖畔鸟语花香,街头巷尾的微绿地中,市民们享受着公园城市带来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正以林长制为抓手,致力于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筑牢城乡和谐共生的绿色屏障,推动区域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生态价值有序转化。

▋建章立制,让每一片山头树林皆有人管

进入七月,高温与多雨交替,龙泉驿区同安街道同福社区的党委书记、村级林长曾丽几乎每日都要上山巡林。

“高温晴热天气,空气干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而高湿多雨天气,则主要需关注山体滑坡和树木病虫害。”说话间,曾丽和村上几位“网格员”正赶往下一个入山卡口——人流较大的紫霞山入山口。她说,随着游客增多,管理压力倍增,必须紧盯每一片林、每一棵树。

山泉镇凤光寺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日常巡山。刘佳 摄

曾丽将巡林情况和潜在风险点通过手机蓉林通APP上报,而她的上级——街道林长,再到区总林长,都能通过这个平台直观掌握全区林木管理的情况。

龙泉驿区的247平方公里山区和占地10000亩的青龙湖湿地公园、5000余亩的东安湖公园,是成都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2021年12月,该区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由区委书记、区长等担任林长的组织体系已经形成。全区设立了274名林长、123名监管员和146名管护员,形成了“区、镇林长办统筹,成员单位配合,村‘一长两员’运行”的工作格局。

“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正以林长制为抓手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邵柱林 摄

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生态修复与林业产业发展科负责人陈丰祥深感林长制带来的变化:“部门间责任明确,联动增强,工作落实得更加细致。”

林长制的工作考核结果也被纳入区委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这进一步倒逼各级林长将功夫下在平时,将责任落到实处。

各级林长围绕营林造林、森林防火等内容认真巡林,加密重点时间和问题多发区域的巡林频次。截至目前,龙泉驿区各级林长已累计开展巡林督导2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400余个。

▋技防加人防,森林安全网交出喜人成绩

在强化人防、压实责任的同时,龙泉驿区还注重技防,以科技守护青山。7月16日,在龙泉驿钟家山森林管护站,一架无人机自动起飞,犹如天眼巡视着龙泉山脉。

“一旦发现火点或可疑烟雾,无人机加装的红外感应设备就会立即在屏幕上显示异常。”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执法与森林防火科徐雄告诉记者,这台自动巡航无人机是今年3月新增并投入使用的,全区共有5台,每天不间断定时飞防近50次。无人机巡林不仅视野开阔,还不受路况限制,填补了森林上空巡查的空白。

龙泉驿钟家山森林管护站自动巡航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监控视频。罗敏 摄

徐雄说起7月10日的一起预警事件。当天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红岩路附近林下有烟点,钟家山森林管护站站长罗廷宏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是屋外垃圾焚烧,随即消除隐患并进行劝导和制止。前后10多分钟时间,一场依托技术装备的森林防火预警处置圆满完成。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的森林防火期,龙泉驿区全面落实森林防灭火四级责任,20个森林管护站146名森林管护员与街道镇调派共280余人,构建了“天网、地网、人网”融合的森林防控密网。通过红外探头、监控摄像头等智能装备205件(套),全方位看护林地,实现科技赋能森林防火。

“比如这个林下红外探测项目,方圆一公里内,只要探测器感应到热点就会报警。”罗廷宏介绍,管护站所在的龙泉前山,为花果山景区,上山赏花采果游客多,又是祭祀重地,有了技术装备的加持,无疑多了一重牢固的“保险”。

此外,龙泉驿区还进一步完善了灭火基础设施。在钟家山森林管护站山头,矗立着三个体型巨大的银色圆柱体,这是今年1月建成投用的森林消防水池。每个水池蓄水量大约在20吨,以水灭火高效、安全、不易复燃,以备可能出现的森林火灾。

位于钟家山森林管护站山头的森林消防水池。罗敏 摄

得益于这些举措,龙泉驿区已连续30余年无森林火灾发生,并实现了2年“零火情”的可喜成绩,确保了森林资源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林园一体,生态植绿席卷城市

深入龙泉山腹地,雨后薄雾氤氲,为夏日带来一丝凉爽。同安街道红旗村的水塘映衬着成排的民宿,吸引着游客前来休憩;在柏合街道长松村,清音溪大树参天,市民们在这里享受着山水之间的恬静假日。

而在城市里,东安湖生态公园坡面草坪上,人们搭起帐篷、铺上野餐垫,耳边竹林轻响,湖面微风轻拂;龙泉驿区西河万达广场对面的“口袋”微绿地公园,傍晚过后人们在这里摆龙门阵、跳广场舞……

满眼绿色是龙泉驿区林长制护卫下的亮丽底色,也是该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厚重基色。

成都市龙泉驿区以林长制筑牢城乡和谐共生的绿色屏障。唐健 摄

龙泉驿区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管理,推动公园城市“林园一体”建设。从城市到山林,绿意盎然是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当前,龙泉驿区正全力推进市、区两级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中幼林抚育管护7.9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连续三年承办省市龙泉山“包山头”义务植树履责活动,累计承接植树履责46万余人次、植树2万亩。

龙泉山“包山头”义务植树履责活动现场。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年复一年的持续种植和管理呵护,造就了越来越葱翠的龙泉山。这里野生动物繁多,古树、花海、果园如繁星般点缀其间。

连续三年承办省市龙泉山“包山头”义务植树履责活动。唐健 摄

回归城市,绿色仍然萦绕。以“林园一体”的建设思路,林长制的责任延展至城市。

“这里有大运会主场馆,特地过来。湖光山色,空气清新,非常不错。”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的万陈带着儿子骑行在东安湖生态公园,这个建在城市中的大型生态园,让他不用远行也能耍得尽兴。

东安湖生态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公园自2022年6月开放以来,入园人次累计已有超900余万。园内以本地乡土树木、花卉为主,打造出“七岛十二景”,成为四季有景的开放型生态公园。

游人骑行在绿植茂盛的东安湖生态公园。罗敏 摄

为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东安湖公园还在竹语岛空地建起苗圃棚,每一批次六千株苗木直接补给园林建设,实现以园养园、节本增效。

而以东安湖生态公园为核心,步入更广阔的都市人公共生活空间,以“微绿地”为点,滨河绿廊为线,绿色铺就了人们幸福生活底色。

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建成东安湖公园、驿马河公园等大型综合公园,建成十陵河成大二期小游园、青台山邮票绿地等邮票绿地,持续推进绿道建设、“金角银边”场景营造、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公园城市示范街区改造等工作。截至2023年,建成区绿地率达38.75%,绿化覆盖率达45.88%。

▋多业态崛起,资源转化潜力无限

天微微亮,市民杨子航便早早来到钟家山森林绿道三号观景平台,俯瞰近处飞龙湖水波荡漾,眺望苏醒的城市轮廓,远观雪山云瀑。更加开阔的视野让杨子航震撼不已。

该观景平台作为凤栖东山项目一期工程进行打造。经过几个月的封闭施工,如今的三号观景平台摇身一变,成为别具一格的城市之眼。

凤栖东山项目一期俯瞰。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凤栖东山项目总规划面积约8000亩,预计投资金额100亿元。一期打造“星空东山”和“天府隐园”片区,以观景地标、商服配套、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

观景之后,杨子航就地在凤栖别院餐厅用餐。步入该餐厅,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今年春节开始运营的凤栖别院餐厅,依山势而建,让游人观夕迎朝后,于山野间坐享更优餐饮体验。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龙泉驿区坚持保育为先、筑景为重,转化并创造生态价值。全区突出优质生态服务城市发展、赋能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芯、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乐园。

除了大型项目的入驻,龙泉山上还分布着200余家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咖啡屋、露营地、休闲运动等多元业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不断增加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现在龙泉山上各类精品民宿达48家。”龙泉驿区民宿协会会长赖云金介绍。

同时,该协会也发挥其资源对接优势,推出“龙泉好礼”农副产品、文创产品、加工食品等,打造“可以带走的风景、可以品读的故事”,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生态价值更好地转化。

在四川践行大食物观、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的背景下,龙泉驿区也立足充分挖掘林地潜力。

成都兴东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强介绍,经过前期整理,龙泉驿发展林下产业可利用面积约2万至3万亩,未来或将种植杜仲、淫羊藿等中药材或盆栽蓝莓等,以丰富食物种类、扩大食物供给。

而林木资源本身也可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龙泉驿区深化林长制改革,探索开展生态纪念林改革试点。

本着节约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洛带镇长安街社区和同安街道同兴村,规划建设600亩生态纪念林。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森林资源管理科科长江云良介绍,目前,一期生态纪念林综合展示区及婚庆林、状元林示范区已初步建成,二期殡葬纪念林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