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军

尽管学界对皮影戏到底算不算“戏”还多有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它的喜爱,毕竟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可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得见,所以又总还有些新鲜新奇。尤其是《皮影人家》用川剧的形式展示皮影戏,这样创新的戏中戏,更是有新鲜新奇之感。

川剧和川北皮影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此番《皮影人家》,让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联姻,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有情怀的戏。

剧作家是有情怀的。

这是一个有情怀的故事,情节围绕王皮影、王一鸣父子是否继续传承皮影艺术展开。当身边的同龄人都纷纷外出打工赚钱,甚至有的已经发了大财,在这样的诱惑下,王一鸣也按捺不住了。可看着年迈的父亲,一心想要他能传承皮影戏的夙愿,让他的内心充满纠结与矛盾。于是,去打工和传承皮影的矛盾,算是剧作家为本剧系上的第一粒扣子。后续剧情的展开,其实就是在解开这粒扣子。

演员是有情怀的。

剧中扮演王皮影的是川剧表演艺术家邹宏,他将一个皮影守艺人对皮影艺术的痴迷情态刻画得入木三分,颇有老戏骨风采;王一鸣由省川剧院青年演员杨坤昊担纲,他将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受到的刺激与诱惑写成选择题,让观众与他一起答题——尽管起初他有矛盾纠缠,但最后他还是“有条件”地选择了留下。

对以皮影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父子俩的态度各异、情怀各异,最后殊途同归——在父亲的感召下,儿子接过传承皮影的艰巨任务,那一刻,新一代皮影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怀得到充分彰显。

不过,从舞台呈现上看,男主的主角光环在老戏骨的衬托下,有些黯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剧中杨洪扮演的“邱傻子”一角,插科打诨的表演,结结巴巴的言子儿,让不同场次的叙事更加流畅,若能换成一众孩童的表演,或许更加有趣。

观众也是有情怀的。

对老年观众而言,剧中展示的是他们从前的日常,无论是皮影戏还是川剧,这些,其实是另一种乡愁;对中年观众而言,剧中呈现的,其实是他们童年的记忆,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长大的他们,对剧作有不一样的共情;对青少年观众而言,舞台上给他们呈现的完全可能是一种“古董”文化样态,可他们是未来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序传承的生力军。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以年轻人为主的主创团队,将这部剧作定义为小剧场川剧,让剧作有一些实验的意味——在不知去往何处时,勇敢试水是值得期许的。至于小剧场的舞台呈现方式,在笔者看来,这样的选择是出于一种适应性。在融媒体时代,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文化产品的供给也越来越丰富,与之相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自然也越来越高。戏曲要突破戏曲圈,走向圈外,走进现代,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会有生命力。这样,必须要充分考虑和满足观众的观演需求。正是基于对新时期传统戏曲中观演关系的充分考量,笔者相信《皮影人家》还有广阔的值得期许的未来。

作者简介

任红军,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一级艺术研究,《四川戏剧》主编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