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商洛市松朵山上,有一座“超级气候生态站”——丹江源·秦岭森林气候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除了观测基本的气象数据外,这里还承担着秦岭区域植被、土壤、物候、辐射、森林水文、森林气象、涡度相关系统等观测任务。

在这里,科研人员能通过对样地一棵树的观测,发掘整个秦岭的气候生态价值。日前,“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陕西商洛的松朵山,探秘气象站是如何观测秦岭的气象、树木以及土壤等数据。

丹江源·秦岭气候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一景

“气候生态站就如同一位体贴的医生,全天候监测着森林的‘体温’和‘呼吸’。”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主任赵世发比喻道。

这位医生是如何监测秦岭的健康的呢?

郁郁葱葱的林间,矗立着松朵山气候生态观测塔。

“这座观测塔就像是森林的‘听诊器’。”赵世发生动解释说,“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塔上的监测设备,实时捕捉森林中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关键气候数据。不仅如此,它还能深入土壤,测量地温和土壤热通量,全面了解森林的‘内在健康’。”

矗立在林间的气候生态观测塔

观测塔还是森林碳汇的“守护者”。据赵世发介绍,通过塔上安装的开路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塔能精确计算出森林与大气间的能量物质交换,如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通量。“研究森林生态的变化最少需要观测3至5年的数据,我们通过观测收集数据,才能掌握秦岭里的气候特点、植被变化、土壤干湿度,进而对秦岭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赵世发说。

样地里每棵树都有一个“项链”

在观测站内,设有一个“森林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野外考察样地”,样地里监测着200余棵树木,每棵树木都戴着一个“项链”,这其实是它的号码牌,树木的直径、高度、森林覆盖度等,都是被监测的对象。

除此之外,森林的林间降水量也是一个观测的要素。“你们看,树下面这几个雨量收集桶,就是观测下雨天、树冠能挡住多少雨水、沿树干能流下多少雨水、穿透树冠到达地面的雨水又是多少?通过这些林间降水量、树干经流量等观测和分析,可掌握森林植被对降水的调节和分配作用。”赵世发边走边介绍。

赵世发正在介绍林间降水量观测

“我们还会在地面上放上网兜,收集树上每年掉落的枯枝、树叶等,这叫枯落物观测,类似于观测树木的新陈代谢。”赵世发说,这些观测数据通过装有采集器的物联网络系统,24小时不间断传回数据库,工作人员再对数据进行定期比对分析,通过一棵树的变化,来掌握整片森林生态的变化。

“观一棵树,可知整片森林。把秦岭气候生态‘好颜值’转变为经济‘好价值’的密码,也就藏在每棵树的数据里。”赵世发总结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晓菁)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晓菁

责编:张永群

编辑:吴亚琦 朱晓帆 常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