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须培根,育人先铸魂。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作用。作为贯穿小学、中学、大学的一门课,思政课怎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何守正创新,不断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党建视点”栏目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探索我省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实践。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余娜
在四川夹江,有一座“九〇九”三线建设基地,它曾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核动力的秘密研发地。在这里,发出了中国核能第一度电,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5月19日,四川旅游学院师生走进九〇九基地办公旧址,只见基地处处绿树成荫、静谧祥和。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灰色墙面以及主楼正中悬挂的匾额,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小院极不寻常的历史。
“这座红色教育基地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问题,师生们开始了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思政课建设事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如何让这门课程“叫好又叫座”?四川各大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让学生在行走中触摸历史、在体验中感受文化智慧、在实践中汲取成长力量,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切实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将思政课建设与文艺作品有机结合,创作原创话剧《国魂》。供图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在“行走”中感悟时代使命
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四川旅游学院40名师生走进中国核动力科技馆,了解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核动力基地的严谨与庄重,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工作人员对安全和技术的高度重视。”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尚峰告诉记者,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员的介绍,大家深入了解核动力的原理、应用及其在国家安全、能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对核动力技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大家对科技强国的信心。
师生们来到彭士禄和赵仁恺同志旧居,老旧的办公桌上摆放的计量器和书本,让大家仿佛看到科学家们工作时的情景。
“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科学家们凭着对核动力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满腔的爱国热情,隐姓埋名,白手起家,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这种精神必将成为我们的精神力量源泉。”学生张雨洁感慨道,“这堂课太有意义了!”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我们以红色文化领航立德树人,构建大德育格局,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办好思政课。”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小莉介绍,“行走的思政课”便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近两年来学院超过90%的在校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了红色教育。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远胜于空洞乏力的说教;一次身体力行的实践,远胜于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放眼四川,各地各学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在“行走的思政课”上有了更多科学的教育方式。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依托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东坡文化普及基地,组织大学生开展“跟随习近平总书记步伐走进三苏祠、感受三苏文化”等校外研学实践活动百余场次。
西华师范大学深挖蜀道上的思政元素,主动参与开发蜀道资源实践,充分挖掘和梳理广元、巴中、绵阳等蜀道沿线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实践教学“行走的课堂”,以上好“蜀道上的思政课”为牵引,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新渠道……
一堂堂用心用情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练就了学生“思想”“技术”“双过硬”,有效引导他们更好地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不断彰显青年担当。
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供图 / 西南交通大学
将思政课搬上大舞台
作为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脉络最清晰、链条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四川推动各大中小学用好用足这些资源,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火热的实践中学习历史,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大思政课”的讲台可以是舞台,其“课件”可以是歌曲或是戏剧等等。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锦城一中”)学生们就将“彝海结盟”的故事写进剧本中,并给这部剧起名为《誓言无声》。
这部剧以当时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的夫人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保护由刘伯承一行人留下的红旗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为了演好小叶丹这一角色,学生布一凡查阅了大量资料,他满怀敬意地说:“小叶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却是如何保护好这面红旗,这是非常伟大的。”
“我们讲出来的东西,学生可能无法深刻地体会,但是他们自己在探索中去提出问题和解答自己的困惑,会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该校特聘教师杨银波说。
锦城一中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创新教学形式,为“大思政课”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推动着学子们由“听人讲”到“自己讲”。深度参与式的“大思政”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成都市郫都区携手四川爱乐乐团,以“红色交响经典进校园”义演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思政课内涵,丰富思政课的多元模式,全区大中小学校师生“共上一节思政课”。通过这堂“音乐里的思政课”,师生们进一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安岳县为师生提供大舞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将情景剧《满江红》、歌曲《红歌联唱》、器乐表演《我和我的祖国》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整场思政课高潮迭起、气氛热烈、情感激昂,让同学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和争做时代新人的情感交织中打破时空界限、赓续红色血脉。安岳县九韶初级中学学生杨韵涵说:“这节‘舞台思政课’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做时代新人。”
在“沉浸”中播下科技强国的种子
“机器人原来还有这么多种样式!”“哇,这个无人机好大呀!”5月25日,绵阳市25组家庭先后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四川绵阳工业园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基地、长虹科技馆,开启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科技绵阳之旅。同时,这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在科技馆里上思政课会有怎样的效果?
当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25组家庭通过现场参观和聆听解说,领略到绵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硬核实力。13岁的张艺中说:“原来在电视和书本上才能看见的东西,今天在现场看到了,真的好厉害。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为绵阳发展贡献力量。”
在四川绵阳工业园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基地,孩子们争相体验各类项目。“你好,优优,跳个舞吧。”孩子们围在机器人“优优”周围,发出不同指令让它执行。另一边,孩子们或戴上VR眼镜,坐在720°翻转的机械臂上体验“飞行”;或沉浸式体验自主设计汽车……
“思政课原来这么有趣。”陪着女儿体验完全部项目的李磊表示,“孩子在这趟研学活动中体验感十足,我们家长也是收获满满,见识到不少高精尖的技术和成果。作为绵阳人,我感到很自豪,希望这次研学活动能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所帮助。”
不仅在绵阳,在成都、攀枝花、宜宾等地,不断发展的科技展示和体验手段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资源。通过科技赋能,思政课的形式进一步得到创新。“科技”+“思政课”这种沉浸式体验的课程,赢得了学生越来越高的“抬头率”和“点头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