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5月30日是第一个国际马铃薯日,以“多样性资源,托起未来希望”为主题,聚焦马铃薯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活做出的贡献。

提起马铃薯,四川人可能要稍微反应一下。但说起它的别名:洋芋,四川好吃嘴们立马可以如数家珍般和你介绍它的各种美食:蛋包洋芋、狼牙土豆、洋芋粑粑、锅巴土豆、孜然小土豆……

去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将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为什么要单为马铃薯设立一个纪念日?这包含着对马铃薯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肯定和人类对马铃薯未来的一种期许。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于16世纪传入欧洲,现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如今,马铃薯远不只是一种营养食物,还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由于它用途广泛,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长,因此种植马铃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马铃薯花开。凉山州农科院供图

2015年,中国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头号非谷物食品和第四大主粮作物。

四川是我国春马铃薯主产区。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34万亩,总产量约1463万吨,单产约1414公斤/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

对于马铃薯在主粮中的贡献,四川薯类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沈学善深有体会,他表示,2023年,我省马铃薯单产最高记录达5927公斤/亩,产值最高已超过1.35万元/亩,将示范产量转为大田产量,将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贡献更大马铃薯力量。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是彝区最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长、凉山州农科院研究员刘绍文有感而发,“作为长期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感觉非常的开心和喜悦!也深感责任和自豪。我们每一次对马铃薯的深入研究,都像是打开通往未知的门,充满了喜悦和挑战。我们致力于挖掘马铃薯更多的优良特性,从提高产量到改善品质,从增强抗性到拓展应用,每一个小小的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努力。看着经过精心培育和研究的马铃薯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

马铃薯丰收。凉山州农科院供图

据了解,与粮食和农业有关的联合国纪念活动还有,世界豆类日、世界金枪鱼日、世界蜜蜂日、国际茶日、世界食品安全日、可持续美食烹调日、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土壤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