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舟


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11月30日出版的四川日报《思想周刊》第10期,邀请了两位国内知名恩格斯研究专家撰文缅怀和纪念这位“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本期《问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与“十四五”》栏目,就基层治理问题,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他认为,做好基层工作,首要就是先弄清群众为何“不满意”,方能找准问题根源所在。


做客本期《政声》的是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崔志伟,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杨颖和宜宾市叙州区委副书记、区长瞿进。本期《国学新知》,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从教育、哲学、科技、文史艺术切入,将巴蜀文化的独特与辉煌娓娓道来,值得一看。



09版 理论创新


恩格斯的名字是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马克思一起为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化时代更为复杂难解的困境和难题,我们更需要深切缅怀这位“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思想周刊》邀请了两位资深专家——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张秀琴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忠教授,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恩格斯为创立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以便更好传承他的革命遗志、光大他的伟大思想,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张秀琴认为,只有正面回应近年来国际学界对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思想贡献地位等争论问题,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原则提供更加有力的辩护和捍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经典文献依据和更广阔的国际对话视野。


马忠关注的是恩格斯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他认为,深入研究恩格斯法治思想,探索其本质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0版 川观智库


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唐任伍认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群众。“十四五”期间,更需重点关注基层群众的“不满意”,辩证看待群众的“不满意”


为什么政府做了很多事,群众还是不满意?针对这个疑问,唐任伍的解释是:


当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时,基层群众对基层政府提供的服务,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要求,他们不光关注“有没有”,更在乎“好不好”


面对“不满”,唐任伍建议,政府一方面要重视,一方面要引导。基层政府不仅要提升能力水平,把力气用在群众关系的问题上,还要转变理念,除了从“经济人”的角度解决问题,更要从“社会人”“道德人”“生态人”“情感人”的角度出发,提升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激发社会活力。


唐任伍还提醒,群众满不满意,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统一模板,要因人而异,要因地制宜,更要警惕“技术形式主义”。


11版 学思践悟


崔志伟:加强外事战线机关党建,聚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杨颖: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唱响新时代奋进凯歌


瞿进: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


12版 学术探索


巴蜀文化,星汉灿烂。


段渝认为,人们通常把四川盆地从古到今的文化通称为“巴蜀文化”,但事实上,巴蜀文化,则是指从古至今以四川盆地为中心,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周邻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


因为特殊的地理构造,巴蜀文化的发展轨迹呈现为一个向心结构,从先秦至清代,巴蜀文化几起几落,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特征,其哲学、科技、文史艺术,均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


详细内容,请看11月30日四川日报《思想周刊》!


每周一,共筑思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