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
眼下四川多地油菜处于生长旺盛期。绿油油的油菜,根系却潜藏“危机”。近日,抖音上有博主发布了关于油菜患根肿病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视频中,该博主陆续拔起一棵棵油菜,油菜根部串串“肿瘤”让人惊叹。“油菜长出‘萝卜头’是何原因导致的?”“跟土壤还是品种有关?”该名博主和网友纷纷发出疑问。
未进行油菜种子包衣的对照田,根肿病发病严重。
该视频反映的情况只是个别现象吗?油菜根肿病的病因是什么?有没有防治措施?12月1日,记者前往德阳广汉市、罗江区等油菜种植区一探究竟,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主管部门。
证实:油菜根肿病多地发生
原因:土壤酸化是“元凶”气候是“帮凶”
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广汉市高坪镇李堰村的油菜试验田。一眼望去,油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丝毫看不出这些油菜已生病了。
“来看看这些油菜的肿瘤有好大?”进入油菜田,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刘勇俯身随手从没有进行种子包衣的对照田拔了几株油菜,进行“体检”。被拔起的油菜根部几乎都出现了大小不一的“肿瘤”,有的有中拇指头般大,有的则超过鸽子蛋。
刘勇在察看油菜根肿病的发病情况。
而在罗江区新盛镇木龙村,五组组长唐启达已焦虑万分:“今年全体村民累计种了200多亩油菜,其中,估计有80%以上得了病。”唐启达告诉记者,去年村民小组种的油菜整体大概有20%发病,大家没引起重视。同为新盛镇的宝镜村八组种粮大户邓志银今年也种了200多亩油菜,目前有20多亩油菜患根肿病。“挖了得病的油菜,再把小麦种了,看能不能挽回点损失!”邓志银叹息道。
刘勇是国内从事油菜根肿病研究的权威专家。据他介绍,我省1993年最早出现油菜根肿病的案例,2005年开始在油菜种植区出现,近年来呈快速蔓延的趋势。为何今年多地发生?“高温、高湿是油菜根肿病的催生条件。”刘勇说。
“据监测,今年秋季雨水偏多、入冬以来气温偏高。”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高级农艺师胡韬讲道。尤其是油菜播栽期内,盆地大部分区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明显的持续阴雨,连续阴雨多在8天左右。此时,正是我省油菜栽种集中时间段。
而酸性土壤则是油菜根肿病爆发的根本“元凶”。当土壤有机质富集,农作物对各种病虫害的抵抗力就强。“就相当于‘母肥儿壮’!”刘勇说道,反之,如果土壤中有机质缺乏,土壤酸化,农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就会降低。
今年四川全省油菜播栽面积2250万亩,根肿病对全省油菜的影响大么?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正在收集各地的情况数据。
特点:根肿病难防难测难治
困境:目前正攻克技术瓶颈
之所以油菜根肿病被称为油菜的“癌症”,刘勇解释道,与传统病害的侵染方式不同,根肿病菌主要在根部组织内引起薄壁细胞增生而形成肿瘤,并繁衍后代。当细胞快速增生到极限后,养分、水分就无法从油菜根部传递到上部植株,导致油菜最终窒息而亡。
对于种植户和网友普遍关心的,如何避免油菜患上“不治之症”,刘勇告诉记者,油菜根肿病具有难防、难测、难治的特点。
来到广汉市高坪镇李堰村另一块油菜试验田,记者田边发现在遗落的育苗基质里,有的幼苗根部肿瘤已如米粒大小,有的幼苗已枯萎。
“这就是说的,难防!”刘勇说,主要体现在早期对根肿病的发现难度极大。比如有的根肿菌以灰尘的形式附着在种子表面,肉眼无法发觉。另外,苗床地、移栽田等都可能存在根肿病病菌。
进行油菜种包衣,与未包衣的油菜发病情况对比。
“此外,还难测!”刘勇接着说道,油菜种从播种、发芽前的30天这一关键期,没有有效手段从油菜植株长势和形态上判断油菜是否生病。受害植株初期主要表现为中午高温时叶面会出现萎蔫,早晚降温后绿叶恢复如初。“像今天气温较低,叶面萎蔫不明显,单从叶面上观察很难发现。”刘勇说。“最有效、最直观的方式,是将油菜幼苗拔起逐一检查根系,但这不现实。”
种植户谈该病色变,在于难治上,植株发病后无法治愈。刘勇指出,一块田若有一株发病,一旦注水漫灌就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田,甚至会呈现裂变式的繁殖与传播。同时,病原菌抗药性强,且存在不同致病型、变异快,大大增加了防治难度。这也是今后团队重点攻克的技术瓶颈问题。
应对:源头消毒杀菌是关键
当前:早期患病油菜苗喷施生根剂
一般情况下,抗病品种是农作物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危害,因为根肿病菌具有混生与变异特性的特点,这导致了油菜广适性抗根肿病品种缺乏。因此,根肿病早期的预防更为重要。种子包衣、苗床消毒、喷施生根剂,是刘勇等农业科研人员探索的、降低根肿病发病的有效方式。
种子包衣,是指给油菜种子涂抹一层微生物或杀菌剂,从源头上杀死病菌。去年,罗江区在鄢家镇1000亩试点推广了包衣后的根肿病防治措施,防病增产效果良好。罗江区农技站站长王俊杰告诉记者,今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了5个镇、约3万亩。
若采用育苗移栽,则需要对苗床进行早期消毒灭菌。在罗江区略坪镇长安村的一块试验田内,油菜长势喜人。但在旁边一户农户的苗床地里,油菜根部基本上长了“肿瘤”,原因就在于试验田进行了苗床消毒。“他们以为去年没有发病的田块就没问题,哪晓得苗床没做消毒也会生病。”来到苗床地,刘勇指着无法移栽、根部长“肿瘤”的幼苗叹息道。
针对导致油菜患根肿病的土壤酸化这一根本问题,刘勇团队正在做土壤调理改良对比试验。走进略坪镇广安村的试验田内,各田块分别作了秸秆腐熟、秸秆+土壤修复、喷生根剂、无处理等对比试验。“目前还未发现发病,还需要等一段时间。”刘勇说。
对于网友提到的用石灰进行土壤改良,胡韬认为,石灰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但是过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造成作物减产,“最好多用有机肥!”
喷施生根剂,也是减少损失的方式之一。在高坪镇李堰村一块试验田内,刘勇向记者展示了几株正处于“癌症”早期的油菜苗。只见油菜“肿瘤”旁边长出新根,这意味着这株油菜还有救治的希望。“必须是感染初期才可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勇说。
推迟油菜播种期、避开高温天气,也是降低油菜根肿病发病的有效举措。采访中,广汉市高坪镇李堰村六组村民黄家芬、罗江区略坪镇广安村三组村民李富贵均告诉记者,听从专家指导,今年在国庆后才直播或移栽油菜,发病面积较往年降低了不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科技消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