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近期,四川多地儿科医院门急诊、住院部,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交替来袭,连带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反复的小朋友明显增多,咳嗽老不好怎么办?多名专家表示,经医生评估为轻症的可以在家口服药物及雾化等对症治疗。部分家长为了方便孩子用药,买了家用雾化器和面罩在家中做雾化,更在社交媒体分享。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 全身不良反应少,为避免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规范,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和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专家支招。
@带娃居家雾化治疗前
治疗前30分钟尽量避免进食、不抹油性面霜
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一病区医生蒋凤碧表示,带娃居家雾化治疗前,要及时清除分泌物及食物残渣。“分泌物潴留、食物残渣等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妨碍雾滴吸入,滞留在口腔内,降低药物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量,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她表示,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应先拍背咳痰,鼻腔分泌物多者也要先清理鼻腔,注意口腔食物残渣清洁。
“如果无特殊情况,治疗前30分钟尽量避免进食,以免雾化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误吸。”蒋凤碧提醒,雾化治疗前不要抹油性面霜,否则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更多的药物被面部吸附。她还提醒,由于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可考虑在刚开始时使雾化面罩离患儿6至7cm,然后逐步减少到3cm左右,最后紧贴口鼻部,让患儿逐渐适应雾化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太低,释出的气雾刺激引起气道高反应、气管支气管收缩痉挛而加重病情。
@带娃居家雾化治疗时
不刻意用力呼吸 密切关注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雾化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之一,是不注意体位和雾化加药器的姿势。蒋凤碧提醒,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抱在手上半卧位;雾化加药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喷雾的药液倾斜流出或药液未被利用完全,贴在管壁的雾滴,可轻轻摇晃或弹敲雾化器使药液充分利用。她建议家长选择密闭性较好的面罩,减少药物对面部及眼睛的刺激并增加气溶胶的输送量。
“有人认为,小孩哭着做雾化效果更好,这也是错的。哭闹时,口鼻分泌物增多,增加气道阻力,阻碍药物颗粒到达下气道,且哭闹时吸气短促,呼气延长,药物没吸入就被呼出,药物微粒存留在口腔、口咽部,影响疗效。”蒋凤碧建议,家长要对哭闹厉害的婴幼儿进行安抚开导,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保持平静呼吸治疗。
她还提醒,雾化全过程不要刻意用力呼吸。“否则会引起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互相撞击并沉积于口腔、咽部和大气道,且用力呼吸会加重本来就不佳的肺功能,也导致吸入的药物还没吸入就被呼出,肺内沉积量显著下降。”蒋凤碧鼓励患者雾化时多采用正常呼吸并间断配以深而慢的呼吸,利于增加药物微粒在下气道和肺泡的沉降。
尤为重要的是,家长居家雾化应密切关注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观察,在吸入过程中突然想要咳嗽,可以拿开喷雾器用鼻部轻松呼吸几次,待不适感觉消失后再继续治疗。出现呼吸急促或突然胸痛,应立即停止治疗并立即就医。”蒋凤碧说。
@带娃居家雾化治疗后
及时漱口洗脸和拍背排痰
雾化治疗后常见误区之一,是雾化治疗后不漱口、不洗脸。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陶婉君也提醒,雾化结束后,家长要及时帮小朋友洗脸或擦干净口鼻的雾珠,避免残留药物刺激口鼻皮肤引起过敏或受损。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年幼儿童可以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大一些的儿童可以用水漱口,可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雾化治疗后,也要注意配以必要的拍背排痰。蒋凤碧提醒,雾化后痰液稀释可刺激患者咳嗽,应及时加强拍背,拍背可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利于咳出;拍背时要注意五指并拢,掌心微弯曲,呈弓状,腕部放松,在脊柱两侧从下向上、从外向内迅速而规律地叩击背部(避开脊柱)。
陶婉君还提醒,把雾化药品带回家进行居家雾化时,要注意雾化药的贮藏条件,可以将其用黑色塑料袋包裹,或是放在避光的地方。雾化药开封后在环境中可能被污染,建议剩下的药液直接丢弃。 “家长也要注意雾化器,特别是面罩和药舱的清洁。重复使用雾化器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在两次使用期间,至少应该将家用雾化器冲洗干净并且晾干,防止管道堵塞。需要频繁使用雾化器的家庭,推荐使用醋酸溶液浸泡雾化器(白醋和温水按照1:3的比例混合,每次30分钟,一周1—2次),或者购买季铵盐类消毒液将雾化器浸泡10分钟,当然消毒后,还是要用清水洗净晾干。每6个月就需要更换1次家用雾化器的压缩器过滤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这么一说,除了口罩,雾化器也可能要卖火了!
呼吸感染太盛行,居家雾化多注意。妇幼专家来支招,规范治疗早康复!
预防为主,科学诊疗。
注意防范。
健康第一!
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