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蕾 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文/图/视频

“作为一名‘五老’志愿者,我要实实在在干点事儿!”2015年,59岁的唐国贵全面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并许下这句诺言;8年后,他被人称作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关工委的“一号老头”。

在兜山镇,关工委组织实现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及辖区内3所学校“全覆盖”,一支由“五老”志愿者充当主力的红色宣讲团日益壮大,《盐都英烈传》等一批红色教材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肖凤阶事迹展陈馆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迎来研学热潮,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和困境青少年获得有效帮扶……这一系列工作成果,唐国贵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打造红色阵地+强化思想引领”赋能立德树人

位于兜山镇瓦窑沟村的肖凤阶事迹展陈馆,展现和纪念了自贡盐场工人运动领袖肖凤阶的英勇事迹。馆内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耗时近半年时间走访调查、收集线索、编写整理,蕴含着唐国贵许多心血。

“当时,他一边照顾家中患病的亲人,一边抓紧时间完成建馆的组稿任务,助力打造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兜山镇党委书记张文彬回忆。

截至目前,展陈馆已接待青少年学生和干部群众3.2万余人次,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价值取向在当地蔚然成风。“再辛苦,也值得。”唐国贵欣慰地说。

立德树人,既要打造阵地,也要引领思想。2017年开始,由10名关工委骨干及“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宣讲团走进校园、深入村(社区)宣讲红色故事。“一场宣讲大约用时2小时,听讲的青少年上百人。如果讲得不精彩,既耽误师生们的宝贵时间,又会辜负大家的期待。”秉持着这种想法,唐国贵带领“五老”志愿者分类建立了5个备课组,精心打造出包括盐都英烈事迹、法治类、党史类、思想道德类、兜山名人类等系列宣讲课件。

唐国贵开展关爱青少年儿童活动(由富顺县关工委供图)

据统计,宣讲团累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次,受教学生近4万人次。其中,唐国贵到校(村)宣讲24场次,受教学生1.15万余人次。

“实施公益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彰显“五老”优势

父亲身患重病,母亲杳无音讯,爷爷因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奶奶疾病缠身,同父异母的弟弟面临辍学……在兜山镇柏山村,2009年出生的漆静(化名)生活困难,亟待救助。

“是唐爷爷,让我有了上学的机会。”今年14岁的漆静面对记者时,落落大方地分享唐国贵对自己的帮助。并感恩地表示,她一定不辜负唐爷爷的关怀和期望,坚持勤奋学习,将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唐国贵为少年儿童讲读物(由富顺县关工委供图)

这只是唐国贵帮扶困境少年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其中一个事例。

担任镇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唐国贵提出了“结对帮扶助成长,基金帮扶促发展”的工作计划,一方面建立完善困境青少年儿童家庭台账,积极发动爱心企业和人士成立关爱青少年的“红成基金”,另一方面主动认领困难学生家庭,制定实施有效的帮扶方案。

2016年以来,兜山镇“红成基金”筹集使用各类关爱资金约448万元。其中,由镇党委政府主导、唐国贵参与发起的一级关爱基金,累计惠及学生2000余人。

“多亏唐主任帮忙。”富顺县富柠种植家庭农场内,望着数百亩长势喜人的晚熟柑橘树,青年农场主邓渊刚陷入回忆——2014年,邓渊刚返乡流转土地发展果蔬种植业,当时村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运输成了最大的难题。时任镇政府党政办主任的唐国贵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帮助该村修建了便民道路、产业道路近3公里,为农产品便捷出村提供了有效的运输保障。

唐国贵与返乡创业青年交流

退休后,唐国贵仍旧关注着邓渊刚的农场和村里的产业。从联系省农科院专家现场培训到动员村民“家门口”就业,从积极宣传当地农产品、拓宽销售市场到打造“兜山红”农业品牌,唐国贵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帮扶返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邓渊刚在关工委的持续帮助下,成功打造集种植养殖、瓜果采摘、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2022年,该农场年产值约80万元,累计带动周边近20户村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