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热点,表达观点,大家好,我是川观新闻评论员郭韵。

“别玩电脑了!你手机就不能放一放!”“妈,我再看五分钟,就五分钟,行不行?”类似的对话在许多中国家庭屡见不鲜。

现实中,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空间,有的长时间玩游戏打乱了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规律,有的长期低头玩手机患上了颈椎病,有的沉迷手游对学业造成很大影响,还有的热衷应援打榜等非理性消费……许多家长为之焦虑、不安、愤怒、无奈,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10月24日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是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为解决这一问题迎来曙光。

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空间是青少年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但未成年人自制力弱、心智不成熟,容易沉迷不能自拔,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此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如何防治未成年沉迷于网络,与过去相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出了新的突破。本次《条例》将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也纳入了监管的范围,不仅强调了合理限制青少年消费等内容,对近年来出现的“追星”等沉迷网络的新形态,也做出了相应的约束。可以说,这部《条例》是近年来防治未成年沉迷网络有效实践做法的“集大成者”。

而此次《条例》的突出亮点,就是进一步明确强化了网络平台的责任义务。防治未成年沉迷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当然要各尽其责。但网络平台以算法决策为基本手段,掌握了大量用户网络行为信息和数据,也是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理应成为防治未成年沉迷网络的重要主体、关键七寸。因此《条例》赋予平台更具体的保护未成年人责任义务,同时设置了严厉处罚。如对于“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如果违反《条例》相关规定,最高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高额罚款;对违反《条例》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如此方对平台有足够的警醒震慑,督促其责任到位。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构建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相适应的网上冲浪“免疫系统”,我们责无旁贷。

今天的两点论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文案:周丽萍 杨浩雷      主播:郭韵

摄影:周芷冰      剪辑: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