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宁宁
在欧美科幻迷圈内,本·亚洛既是“骨灰级”铁粉,也是资深科幻活动家。作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已经有50余年参办科幻大会的资历。本届世界科幻大会,是他这么多年来参与的第一场“中式世界科幻大会”。
50多年,世界科幻大会有何变化?有2300年历史的成都与科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本·亚洛。
培育科幻文化,让更多人关注科幻
记者:您与科幻是如何结缘的?
本·亚洛:小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非常古老的儿童科幻小说,是我父亲收藏的一个名叫汤姆·斯威夫特的发明家的故事。后来,我在当地的图书馆找到了更多的科幻小说。如何让更多人关注科幻这个问题。我想说,在我的家乡,目前科幻和幻想已经主导了流行文化。每个人都看过《星球大战》及其续集,每个人都在电影或电视中听说过《星际迷航》,像罗琳、马丁和普拉切特这样的作家在北美和欧洲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主导地位。
记者:您已经参加了50余届世界科幻大会,能给我们谈一下您所观察到的这些年来世界科幻大会的变化吗?
本·亚洛:1971年,当我第一次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科幻小说仍然是流行文化的一个孤立部分。与当前时代不同,很少有人读过它,而且很少在媒体上看到它。它主要由男性阅读,直到70年代中期,加入粉丝圈的女性才大幅上升,但她们在粉丝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要小得多。科幻圈子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许多主要作家一开始都是粉丝,即使他们成为了成功的专业人士,他们也一直留在粉丝圈子中。世界科幻大会是整个圈子的聚会场所,作家和粉丝可以在这里分享他们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并继续建立友谊。科幻大会的文化内涵每一年都在变化,每一年都是全新的,我认为这种变化是最美妙的事情。
记者:这是世界科幻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第二次在亚洲举办,有哪些和而不同的地方?
本·亚洛:世界科幻大会始终把当地粉丝文化与世界科幻大会自193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相结合。科幻粉丝们与其他粉丝聚在一起,分享他们对这个领域的共同热爱。无论是今年成千上万的人来到成都,还是1939年200名粉丝聚集在纽约参加第一届科幻大会,都是出于这份共同的热爱。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为英文。而这种情况在1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全世界的科幻迷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科幻,这一社群变得更加多元而丰富。
成都如何与科幻大会碰撞融合?
记者:如何看待成都一路申办和筹办的过程?
本·亚洛:我第一次听说成都申办是在2019年都柏林世界科幻大会上遇到一群中国粉丝时,遇到一个新的粉丝群体总是很有趣的。成都圈子的这群人已经努力地呈现出一届成功的世界科幻大会,现在事情一切进展顺利。
记者:四川因为有科幻世界杂志,培养了一批科幻迷,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本·亚洛:科幻小说是在杂志中长大的。虽然现在大多数科幻小说都是在书中出版的,而不是杂志,看到通过一本杂志建立起一个新的社区,并鼓励它成长,这很有趣。
记者:成都作为2023世界科幻大会主办地,有很多三星堆、太阳神鸟本土文化元素,您觉得这些元素与科幻将会有怎样的融合效应?
本·亚洛:科幻圈就是通过遇到了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其他人群,从而引入了新传统而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我希望这届科幻大会,将中国粉丝和文化元素与它所成长的北美和欧洲拥有的元素相结合,这将会为该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当然我也有所担心,因为文化融合总是很困难的,但我期待着首个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能产生融合的效果。
记者:在本届大会,有没有一些您特别期待的部分或亮点,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本·亚洛:本届大会有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和项目参与者,他们中有的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更多的则来自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我期待看到不同文化拓展彼此的视野。而且第一次有大量的中国科幻作品入围雨果奖的最终投票,我很高兴看到投票者们能够分享他们的热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