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晓沛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薛维睿

“杜甫草堂博物馆”在1985年之前被称为“杜甫纪念馆”?“人日游草堂”活动中曾经铺设西岭雪山“真雪”?草堂“万卷楼”差点被拆?早期草堂每位员工都要“划片”打扫卫生?翻看《草堂文脉 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一桩桩趣闻轶事通过口耳相传记载方式,在历史行进的轨辙中,留下一道道神圣的印痕。

10月18日,作为天府书展系列活动,《草堂文脉 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以下简称《口述史》)新书首发座谈会在杜甫草堂举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明泉、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西南大学文学与教授刘明华等众多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话草堂文脉,诗圣春秋。

座谈会上,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明泉坦言,在诗圣曾经生活居住过的地方举行新书发布,极具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如今我们既用诗歌缅怀和纪念杜甫,同时利用口述史来记录这个过程,《口述史》见证了文明火种的传承。“草堂人”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称号,而本书是向草堂人致敬的最好方式。作为本书撰写过程中的指导专家,在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看来,《口述史》是草堂事件亲历者“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的真实记录,是精彩详实的、具体生动的亲历故事的讲述。在天府书展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发布此书,将对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国际传播产生深远影响。

据介绍,《草堂文脉 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历经三年撰写成书,以口述史为记述范式,收录了19位草堂人的口述资料,并刊登珍贵老照片近200幅,将历史见证人的“活档案”与文献历史记录的“死档案”融合起来,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杜甫草堂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面貌,真实的记录和完整的保存了成都学者、文人、和草堂建设者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作为草堂建设和诗圣文化领域的第一本口述史,本书是把口述历史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传统诗圣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