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350粒”“226粒”“109粒”……

10月17日,初秋天降小雨,南充市农科院邀请省内外7名专家学者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任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成果做现场测产验收。

南充市农科院承担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体系重点任务,并且该院承担的“南方大豆新品种培育”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

“专家组测产结果:在西充青狮镇开展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套作大豆示范,农业部主导品种南夏豆25获得了1亩以上亩产大豆173.04公斤,10亩以上亩产大豆144.3公斤的高产,比大面积生产增产50%以上。”

“在阆中文成开展的230亩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示范,获得了玉米平均亩产597.5公斤,大豆平均亩产92.57公斤的产量,其中高产田块获得了玉米大豆复合亩产696.77公斤”,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张明荣介绍说。

“目前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有1.4亿亩左右,我国大豆需求量1.2亿吨,但是产量只有1千多万吨,进口比例高达85%。我国大豆缺口量巨大,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和今年新冠疫情的加重蔓延,我国大豆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国内产需缺口巨大,是我国开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的国际背景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大豆的自给能力,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豆振兴工程,每亩地政策补贴150元,国家大豆育种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邢邯教授说,“良种良技创新发展,增产增收的大豆成果,也将激发农户参与种豆的热情”。

“不要看南充秋天多雨阴冷,这正是适宜大豆生长的自然环境。”测产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说道,南充乃至四川全省下半年的天气特别适合耐冷、耐荫、抗病的大豆生长,四川大豆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五,南方地区第一,对确保我国高蛋白食用大豆充足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玉米间套种大豆模式,玉米能接收到更多的阳光养分”,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乔善宝说,测产结果表明,间套种技术能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地多增收大豆200-300斤,实现了玉米大豆双双高产高效,同时为大幅度扩大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成为了可能。这种技术模式将在全省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