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9月27日,四川省科技厅在成都举行政策吹风会,对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政策吹风。据了解,这是近十年来,四川首次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系统加强基础研究的文件。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据统计,2019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排全国第8位,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同比增加27.5%。我省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完善、在西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但与建设创新型四川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相比,基础研究依然存在很多短板。

在此背景下出台《实施意见》,作为我省基础研究的工作基本原则、近期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全面提升我省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为总目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具有四川特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6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50个;引培一批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取得一批重大原创研究成果;建设一批高水平基础学科。

围绕基地、人才、项目、任务等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14条重点举措。

强化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四川将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围绕网络信息、能源、空天、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四川省实验室,加快创建国家实验室。同时,优化完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建立有序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组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联盟。加快建设科学数据中心、应用数学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加快建设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四级实验室,提升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方面,四川将着力创新人才引培和激励机制,完善青年人才梯次资助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采取人才项目、柔性引才等方式,激励引导人才的成长和流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支持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培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抓住原创性突破的峰值年龄,统筹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开展长期稳定研究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加强专业化基础研究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开展“包容性”人才评价试点,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深化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改革方面,构建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强化科技计划原创导向,优化科研项目实施管理。

提升基础研究主体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四川将支持高校院所自主布局、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重点加强国家和省一流学科与支撑四川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布局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基地,深化省校(院、企)战略合作。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探索建立新型研发合作机制,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探索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模式,打造产业创新基地。加强建设“天府科技云”,精准对接科技服务与创新需求。

提高基础研究开放合作水平方面,筑牢四川区域创新支撑,加强川渝地区创新协同,加强国家重点区域对接合作,扩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

服务保障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财政稳定支持、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改革分类评价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等5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