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薛维睿

川渝石窟,其规模之宏大、雕刻之精美,有“中国石窟艺术下半阕”之美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9月24日,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在峨眉山宣布成立。

成渝地区石窟建造,萌芽于汉代,兴起于南北朝,至唐宋达到鼎盛,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仍有发展,前后长达两千年,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尤其是自唐安史之乱起,中原北方石窟建造逐渐停滞;而成渝地区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众多高僧和文人入蜀,在广元、巴中、成都、乐山、安岳、大足等地区,渐次大规模、高密度开启了石窟建造活动,让巴蜀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中心,并将我国的石窟发展历史向后延续了500余年,续写了中国石窟艺术传承的“下半阙”,成为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地区石窟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像精美,在178处石窟寺及石刻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四川有45处位居全国第一,成渝地区共有57处,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一(32%),其中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巴蜀石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最终形成儒释道的完美结合,成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华文明融会贯通的典范。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冈石窟考察,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保护好巴蜀珍贵的石窟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为此,大足区文化体育旅游委员会、大足石刻研究院,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资阳市文物局)、资阳市博物馆、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安岳县文物局),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乐山市文物局)、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夹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8家单位,一致同意组建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共谋保护利用良策、共商文旅融合大计、共绘区域合作蓝图,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云冈石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扎实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据介绍,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是联盟创立的第一个年度,为开好局、起好步,促进联盟可持续发展,现已组建联盟机构,未来将完善运行机制。届时,联盟将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分享研究成果,促进活化利用,最终擦亮川渝石窟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