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提供
20世纪90年代,作为近代“蜀学”发祥地的四川大学,提出了儒学文献整理和体系重建的问题,那就是《儒藏》编纂。
10月9日,记者获悉,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的最后一批成果即将正式出版,历时25年,终成完璧,被誉为“中华儒学第一藏”。
《儒藏》(部分)
据了解,《儒藏》是汇聚中国历代儒学成果的大型丛书,是孔孟以来历代儒家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是对2500年间儒家各宗、各派、各类成果的最大结集,共收录自先秦至清末(或民国初期)儒学文献5000余种。它的出版,将与《大藏经》《道藏》鼎足而三,成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的三座丰碑。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于1997年发起了“儒学文献调查整理和《儒藏》编纂”工程,在目前国内倡议《儒藏》编纂的三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之中,四川大学以深厚的朴学底蕴及训练有素的文献整理功夫、切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和方法,赢得了海内外学人的认同。在近现代学术史上,四川大学是《儒藏》最早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也是《儒藏》工程出成果最早和最多的。
2005年,《儒藏》首批成果50册正式出版,本次即将亮相的是最后10种203册。《儒藏》分“经”“论”“史”三部二十四目,分装656册,统摄各类儒学著作和儒学史料。“经部”即以经书为主体的经注、经解和经说系列;“论部”即以儒家理论阐发为主要内容的儒家子学、礼教、政论、杂议系列;“史部”以记载儒学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人物、流派、制度、书目、学校等系列。
四川大学教授、《儒藏》主编舒大刚表示:“蜀学在其产生和演变、发展的历程中,与儒家经典和儒学文献,曾发生过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儒家经典体系的嬗变和定型,其成功经验和学术成果至今仍然是我们编好《儒藏》的精神食粮。”
据介绍,在编纂体例上,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理念,试图将入选《儒藏》的书籍,按一定体例编录,使其更具系统性,遵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别录》《七略》,清《四库全书总目》的传统,于《儒藏》开篇设《总序》一篇,三部各立《分序》,小类各设《小序》,每书前又加《提要》。试图通过这些叙录的介绍和勾连,将各自成书的儒学文献联系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和完整的体系下,使《儒藏》成为“用文献构建的儒学大厦”。
千年儒学,百年沧桑。二十五年的呕心沥血,终著就巨制典藏。10月13日,《儒藏》新书发布会将在四川大学拉开序幕,“中华儒学第一藏”震撼发布,届时,各界专家学者还将围绕《儒藏》展开学术研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778353 2022-10-09
值得期待!
川观巴中764759 2022-10-09
千年儒学,百年沧桑!
邵 斌 2022-10-09
中华儒学第一藏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