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水稻成熟收获正当时。记者从什邡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一种能大幅度降低稻谷镉含量的“设施化稻鱼种养降镉增效技术”今年在什邡的示范进一步铺开,由去年的5000亩扩大到了1万亩,参与其中的种粮大户与公司均大受裨益。
稻田中安装的养鱼设施。
9月23日,什邡市马祖镇金石社区种粮大户王小波告诉记者,他的2600亩稻田,今年安装了24口养鱼设施,覆盖稻田面积约1200亩,比去年多出了18口。这对他而言,不仅可利用养鱼尾水为稻苗提供优质有机肥、从而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还可得到当地政府的一笔补助。对与他进行合作的四川溪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而言,则得到了所需要的水产品。
“去年开始,我成为四川溪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设施化稻鱼种养降镉增效技术’的示范户,在700多亩稻田内安装6口可养鱼设施,覆盖300多亩稻田,得到了什邡政府3万多元补助。而且,当年我种出的粳稻拿到粮站、米厂的专业设备进行检测,镉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且亩产水稻1300多斤,比过去增产80-160斤。”王小波说,“所以,今年安装了24口鱼池,既能多拿补助,又能进一步保障稻子的质量安全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四川溪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安友说,“这种养鱼池把工厂化养鱼模式与稻田进行了完美的生态融合,是我们的专利技术,其精髓是节约、降镉和高效。”而且,折算每亩稻田只占地4平方米,用地量较常规稻田养鱼节约92%左右,真正实现让稻田“再生土地”,实现稻田高产优质蛋白。下一步该技术将逐步延伸与小麦、蔬菜融合,试点正在进行中。
“采用设施化稻鱼种养降镉增效技术”种出来的水稻稻穗,比未采用该技术的稻穗更长、籽粒更多。
2021年8月,经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建议,高安友的专利技术正式命名为“设施化稻鱼种养降镉增效技术”。同时,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通过设施化高密度循环水养鱼改变水土理化性质,降低根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改变镉的形态,降低了镉的活性,在试验区降低稻谷镉的积累量达70%以上,保证了水稻产量,提高了稻米品质和鱼的产量。
高安友介绍,50亩稻田安装1个200平方米的鱼池,可产鱼2500公斤以上,鱼归公司所有,稻谷依然是农户的。目前,已有一半的示范稻田收获了鱼和水稻。
捕鱼。
“设施化稻鱼种养降镉增效技术,不仅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隋性,还使田里的水实现内循环,排放到田里的鱼粪是很好的有机肥。去年的测产显示稻谷也能增产10%左右。”据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厚平介绍,什邡市去年已在3个镇示范了5000亩,今年扩大到6个镇20村示范10000亩,对农户补助总投入达100万元。今年1万亩示范田,稻谷产出量预计可达650万公斤,鲜鱼产出量预计可达50万公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