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集团特聘首席记者 张守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关键的节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对“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提出明确要求。
8月16日,国务院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六位的大省,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正是四川经济总量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并持续巩固良好发展势头的十年。
8月18日,“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发布会不仅回顾了这些年四川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也鲜明亮出了经济大省的下一步目标。
省委书记王晓晖在发布会上说,今天的四川,经济发展不仅有“量”的快速增长,更有“质”的显著提升,正稳步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格局
国家战略引领地方高质量发展。在媒体视野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战略,集中体现了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四川在唱好“双城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面对提问,王晓晖从“发展态势之变”“创新动能之变”“开放能级之变”“民生福祉之变”“融合融通之变”等方面,介绍了川渝两省市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取得的进展,巴山蜀水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统计显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达6.5%和30.8%。
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3.3%,继续呈现后发赶超态势,极核引领、次级支撑、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发布会是在罕见的高温干旱背景下召开的。8月7日以来,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少降雨量、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叠加的局面。
作为全国水电大省,四川千方百计确保清洁能源生产供应,不仅关系本省民生保障、重点工农业产品供给,在全国“一盘棋”布局中,很多东部省市的用电也依赖四川输送。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发布会上披露,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10年来四川“西电东送”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川气东输”累计1382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5年的消费量。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水才有水电。四川是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份,是两条母亲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黄强用“巴山绿”“蜀水清”“天府蓝”三个关键词,讲述了四川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绘就的美丽画卷,全省生态屏障越筑越牢、绿色本底越植越厚。
高温干旱,让人们更加关注粮食安全话题。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时隔20年再次突破700亿斤。如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发布会介绍,四川坚决扛起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0年起,省级连续三年向市(州)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今年已将9500万亩的粮食和765万亩的大豆播种面积作为硬任务下达地市,对未完成任务的市、县涉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下一步将高质量建设安宁河流域“天府第二粮仓”,严格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更高水平天府良田,全力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的战略基地。
从坚定推动国家战略在川落地落实,到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发布会上的这些信息,显示了四川人的雄心壮志:在主动服务全国大局中多作贡献,带动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底气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的底气,来自于这十年形成的蓬勃发展态势: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2.39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38万亿元,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5年力争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元的目标。
从产业基础看,工业、服务业、农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川渝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本地配套率达40%以上,全球每2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在这里生产。
从创新动能看,四川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在这方科创热土上,拥有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居全国第三位。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飞机运20、C919、歼20、华龙一号、“嫦娥五号”探测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国之重器,皆有“四川造”的身影。即便是在遭遇超预期冲击的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其中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计算机通信产业分别增长152.5%、74.3%、32.1%、17.8%,势头依然强劲。
从区域协调看,随着近年来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2021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46.4%,7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34.8%、较10年前提高1.7个百分点。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此外,还有4个县级市跻身全国百强县、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人们感触最深的是交通瓶颈的突破。2017年12月,西安至成都高铁开通,早上肉夹馍、中午吃火锅的生活成为现实。2019年12月,成都至贵阳高铁开通,上新了“龙抄手”和“辣子鸡”的组合。2020年12月,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成都至重庆1小时通达,为跨省域工作生活创造了更多可能。值得期待的是,成达万、成自宜、成渝中线、渝昆等高铁开工建设,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全面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将重塑四川在国家铁路版图中的枢纽地位。不仅是铁路,四川公路总里程39.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进出川大通道由21条增加至40条;在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联手发力下,今年上半年成都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朝发夕至、通达全球”的美梦成真。
不沿边、不靠海,闯出盆地是四川的千年梦想。现在四川人可以自豪地说,“蜀道难”成为历史,“蜀道通”全面实现,“蜀道畅”加快照进现实。
与此相关,四川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中欧班列连通境外75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在川落户境外世界500强累计达到256家,成都成为上海、广州之后的“领馆第三城”,对外交往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人心
发布会进行中,无数网友通过川观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观看直播,为四川十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由衷点赞。大家留言:“追梦圆梦的非凡十年,成绩来之不易”“家乡越变越美,荷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营商环境拿得出手,不愧是投资沃土”……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十年,四川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消除,9100万四川人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温暖人心的是,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稳定在65%以上,大至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小至老旧小区安装电梯、农民工法律援助、职业技能培训,四川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最可知可感的是,生态环境取得可喜变化,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创10年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率保持在90%左右,成都每年有六七十天可以看到雪山,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被誉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如今的四川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80元、7432元增至41444元、17575元,均实现翻番,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生活越来越安逸,日子越过越带劲。
特别是在已脱贫地区和广大农村,随着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十年,四川遭遇了“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以及山洪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考验,在抢险救援、防灾减灾、阻击疫情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豁得出、顶得上,以生命赴使命,成为风雨来袭时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和靠山。一次次从灾难中奋起,检验了党员队伍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检验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
人心齐、泰山移。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网友们喊出“齐心协力再创辉煌”“奋勇争先勇创佳绩”“以赶考姿态奋力推进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心声。
在党的领导下,9100万四川儿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这是巴蜀大地上砥砺奋进、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
拼搏
“拼”——四川人今年以来的状态,克服困难、跳起摸高离不开拼搏进取精神。与会媒体对四川如何在“拼经济、搞建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格外关注。
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影响,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7月16日,十二届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对以“拼”的精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7月23日,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强调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超常举措保运行稳大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从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中抢抓机遇靠拼。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家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一系列配套举措,打好稳定经济“组合拳”,竭尽全力稳增长、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想方设法稳就业,全省经济实物量指标支撑有力。1—7月,工业用电量增长7.4%、“铁公机”货运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1%,市场主体突破800万户、较疫情前增加187万户。
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靠拼。成都、眉山、雅安、内江等多地分别举行项目投资拉练现场会,各地各有关部门“一把手”“挂帅出征”,推进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以更大力度开展督查督战,让政策更快更精准地传导到企业、到基层、到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市场主体战胜发展中的风险挑战还是靠拼。在危机中育先机,不少制造业企业布局新产线、实现产品放量,一些创新企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抢占国内外更大市场份额。
乃至防御应对当前的高温干旱天气,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确保粮食稳产丰收,都要靠拼。
在“拼”的浓厚氛围中,省领导的一项工作安排别具深意。发布会披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指出的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列出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数字化、民营经济发展等12个重点课题,分别由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力求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不断丰富完善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
人们坚信,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省委省政府将兑现一个迈向经济强省的四川,一个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的四川。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实现四川经济强省!
建设美丽的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