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亚 杨都 文/图

“玉米新品种正红507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125.7亩,专家组选择上中下三等田块进行挖方实收,最终平均亩产765.2公斤!”7月29日,在中江县辑庆镇文堂村的“四川正红生物—中江科技示范基地”,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实收测产验收,验收组组长、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

测产现场。

品种抗性好,种起不累人

当天早上不到7点,10多户农民就开始在示范基地里收玉米,这些地也是他们自家的承包地。许明好是其中的一员,他家种了四亩玉米,其中正红507种了3.3亩,“这是我第一年种这个品种,从播种到收获就打了一次药,施了两次肥,其他时候基本不管,预计亩产700多公斤。”许明好告诉记者,他今年70岁了,在外面打工累不动了,已回家种地3年,“种点玉米和蔬菜,轻轻松松。每亩地的成本只有300多元,现在玉米能卖1.5元/斤,一亩地能赚1000多元。”

“正红507”等待采收。

当天,根据专家组实收测产,许明好那块田达到717.4公斤/亩。如此轻松地种玉米,得益于正红507优异的抗性。“玉米到收获时,叶子还那么清秀,基本看不到什么病斑。”四川农业大学玉米育种专家柯永培教授告诉记者,玉米新品种正红507是2021年审定的新品种,“该品种除了抗病性强,抗倒性也很好。”在上百亩的示范基地里,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一株玉米倒伏。

高产又耐旱,推广潜力大

一行、两行、三行……在田间,测产验收组的专家们纷纷剥开玉米数起来,“果穗普遍都能达到16—20行,每行40粒左右,单穗粒数650粒左右。”“在高密度下还有这么高的粒数,实属难得!”专家们纷纷表示。

“正红507”果穗普遍都能达到16—20行,每行 40 粒左右。

测产结果显示:三块实收田块,最高亩产量达到810.7公斤!“如果不是前期低温多雨影响苗期长势和灌浆期的高温干旱,应该能打破中江县的玉米高产纪录(亩产量830公斤)。”中江县农技站站长杨云飞遗憾地说,“不过今天的平均亩产量已是我省玉米平均亩产量的两倍。”

验收会现场。

“前期的低温多雨会影响玉米苗期长势,而后期的高温干旱,则影响灌浆,两者对产量均有影响。能够在双重不利因素下取得这样的高产,也充分证明了正红507优良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杨元明研究员告诉记者,该品种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同时通过了国审和四川省审定,在西南中高海拔和中低海拔区域均适应,在西南春玉米区域优势明显。而且,正红507株形紧凑,非常适合间套复合种植模式。”他预计,再过2—3年,正红507在四川的推广面积能达到50万亩,在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能上百万亩。

专家组建议,应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