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林  郭凌霄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今年6月,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来到四川,这是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重启后,在四川的首场演出。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是辽宁芭蕾舞团从东北抗联历史中提取素材,在伟大革命中汲取灵感,以历史之实,铸时代之魂,用芭蕾语言,讲述惊天地、泣鬼神的“八女投江”故事,真情演绎出可歌可泣的悲壮之美。该剧“是以‘足尖’践行艺术为民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艺术理念的典范之作。

舞剧《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战时期,八位抗联女战士壮烈殉国的真实故事创编的。1938年10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抗联战士西征途中,遇到了日寇的突然袭击,以冷云为首的八位女抗联战士主动吸引敌人火力,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掩护主力脱离危险,面对敌人的包围,选择了背水一战,在弹尽粮绝、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誓死不屈,最后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决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舞剧是舞蹈和音乐、戏剧、美术、服装等艺术汇聚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加之用芭蕾舞来表现革命现实题材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如何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扩充为一部舞剧所需要的剧本,如何用芭蕾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中国革命历史,其戏剧结构的处理极为重要。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结构就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所做出的安排和布局。戏剧结构是根据主题思想、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来安排戏剧情节。对于戏剧结构,我们一般从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来分析。而舞剧的戏剧结构与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构不同,因为舞剧是要用舞蹈语言来叙事抒情,《八女投江》由序曲、《密营》、《西征》和尾声构成,《密营》一幕分为三个部分:《春漾》《桦书》和《激战》,第二幕《西征》由《离歌》《荒泽》和《霜雪》三部分构成。

戏剧的引子就是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八女投江》的引子就体现出这一特征:

这是一段被无数次讲述过的历史,

这是一个关于女性,

关于生命与信仰、卑微与高贵、选择与牺牲的故事。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法西斯开始了对东北,

乃至全中国的武装侵略。

从此,在漫长的十四年间,

无数东北儿女投身抗击侵略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冷云、黄桂清、王惠民、安顺福、

胡秀芝、杨桂珍、郭桂琴、李凤善

就是其中最普通的女战士。

八个女儿带着不同的身世走到一起,

共同的爱和恨把她们紧紧相联。

抗联密营中,青春和爱情在战争的缝隙中生长,

血火熏染着峭壁上最美的花朵。

一九三八年春,日本侵略者纠集十万大军围剿东北抗联,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军被迫向西战略转移。

强忍失去亲人和爱人的痛苦,

五军第一师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告别密营,加入了西征的队伍。

异常艰辛的西征途中,

危险、伤痛、疲惫、饥饿和敌人日复一日的围追堵截,

不断夺去鲜活的生命;

而背叛和绝望更是折磨着战士的心灵,

但却始终没有夺走她们的坚定和信仰。

十月的一个寒冷黎明,

队伍在转移途中遭遇日军,

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八名女战士主动冲上前吸引敌人火力。

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她们宁死不屈,

砸毁枪支后毅然投进滚滚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二十三岁,

最小的王惠民年仅十三岁。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一段几百字的文字就将历史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梗概做了介绍,同时将观众的情绪拉进了故事场景中,特别是最后一句“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二十三岁,最小的王惠民年仅十三岁。”让人泪目,为全剧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在剧目名及演职人员,特别是再次现出八名女战士姓名时,锁定了观众的情绪。紧接着在对八名女战士名字的呼喊中开始了本剧的“序”,呼喊唤醒我们历史深处的记忆,乌斯浑河旁,白桦林中,八名女战士展开第一段群舞,我们看到了相携着从水中走来柔情而坚毅的英雄,面容如花,英姿再现。

英雄登场,正剧开始,在抗联战士整齐划一的既有中国军人豪迈,也不失芭蕾风格的行军及步伐训练中,舞剧进入了第一幕——《密营》,这一幕分为三个部分:《春漾》《桦书》和《激战》。在《春漾》中,我们看到战士们从前线归来,带回了战利品,也带回了喜悦和爱情。战士黄桂清和恋人孙喜在双人舞中享受着幸福的爱情,冷云和丈夫周维仁也以双人舞形式展现家庭的温馨,年龄最小的王惠民和父亲王皮袄用芭蕾化的东北秧歌描绘了专属于一个女孩的娇宠,其他五位女战士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此时的密营,没有残酷的战争,唯有喜悦和幸福。这一段既是对密营生活的描述,也表达了抗联战士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桦书》中,由全面描述密营生活转到了抗联战士的一个特殊场景:战地识字。白桦林中,冷云教战士们识字,当桦树皮上出现“家”字时,背景音乐《松花江上》的旋律的隐现,配合着他们对家的无限思念,朝鲜族女战士安顺福瞬间回想起家乡的农耕生活场景。在《阿里郎》的音乐中,她和阿里郎的爱情和婚姻,美丽家园和醉人的幸福叠化在长鼓舞中,幻化出漫天的花雨。然而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瞬间夺取了亲人的生命,摧毁了美丽的家园,也剥夺了她们的幸福。此刻,共同的爱和恨把八个女战士团结得更紧,抗战的信念愈发坚定。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在《激战》中,八位女战士穿梭于炮火硝烟里,与男战士一同打击敌人:被服厂的战士由《春漾》中的肩扛被服变成了肩扛弹药;王皮袄为了掩护孙喜,身负重伤;周维仁不幸中弹,背倚着桦树战斗到最后一息。

在战斗不利的状况下,他们被迫西征。第二幕《西征》由《离歌》《荒泽》和《霜雪》三部分构成。

在《离歌》中,解缆的木排布满江流,西征的队伍奋力前行,为了不拖累队伍,冷云强忍心痛把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山民抚养。骨肉分离之际,她用决绝的背影,诉说着胸中无尽的爱和忠诚。

在《荒泽》中,女战士们冒死抬着担架上的王皮袄前行。危险、伤痛、疲惫、饥饿和敌人日复一日地围追堵截,不断夺去抗联队伍里鲜活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皮袄对小惠民倾诉着疼爱,向姑娘们诉说着感激和祝福。

在《霜雪》中,身边同志的离去,让孙喜信念动摇,继而趁夜色叛逃,被站哨的黄桂清发现。在相互的纠缠中,在灵与肉的挣扎中,爱与恨交织,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黄桂清毅然决然把子弹射向了曾经深爱的人。

黎明激战构成了全剧的《尾声》,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八位女战士在生死时刻作出吸引敌人火力的抉择。江水汹涌,白山黑水间回响起熟悉而悲壮的旋律:“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伴随着歌声,在冷云的带领下,八位姐妹、八位战士、八位对生活充分热爱,对未来满怀希望的可爱的人儿互相搀扶着走向了滚滚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由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序》、《春漾》、《桦书》是引子和开端,《激战》和《西征》的三部分是发展和高潮,《尾声》就是结局。《序》介绍了人物,《春漾》用群舞、双人舞、情节舞表达了抗联战士的日常以及对爱情、亲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桦书》以回忆的方式再现战争前的美好生活,继而展现日寇进犯后的悲惨境况,以此坚定了抗联战士抗战信念。《激战》中抗联战士的战斗场面,男战士勇猛突击、女战士冲锋在前,以及王皮袄为救孙喜受伤和周维仁的壮烈牺牲,进一步升华了抗联战士的高大形象。第二幕《西征》截取了三个画面:《离歌》中的冷云托孤、《荒泽》中王皮袄牺牲和《霜雪》中黄桂清击毙自己的恋人,让西征的艰难与悲情色彩更加浓郁。《尾声》中再次展现了八位女战士的战斗场面,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宁可战斗到生命尽头,也绝不选择苟且和卑微,最后挽手义无反顾跨入乌斯浑河。这就是“八女投江”故事的本质,一个关于女性,关于生命与信仰、卑微与高贵、选择与牺牲的故事。

舞剧《八女投江》的戏剧结构以人物性格的展开、人物感情的变化推进剧情的发展,充分运用了动机、重复、变化和对比、高潮、比例和平衡、过渡动作、逻辑发展、统一等创作结构的八要素,抛开了芭蕾舞中不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程式,大胆把民间舞动作芭蕾化,结构各部分层次分明、过渡巧妙、互相照应、比例恰当,准确运用舞蹈语言,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图据辽宁芭蕾舞团)

袁耀林,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舞蹈专委会主任

郭凌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