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6月13日起,三星堆祭祀区再次发布阶段性考古成果,7、8号坑发现龟背形网格青铜器、顶尊蛇身人像、铜龙、戴象牙立人像等造型前所未见的器物,以及新发现十余座小祭祀坑和80多平米房屋建筑遗迹,再次惊艳全国。

龟背形网格青铜器。川观新闻记者 向宇/摄

就在半个多月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四川考古人,正在以源源不断的考古成果,揭示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姿,证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博大精深。

三星堆新馆效果图 中建西南院供图

三星堆考古大棚,草地上矗立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标语牌十分醒目。6座祭祀坑上搭建了恒温恒湿的考古方舱。两年多以来,考古人员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得以课题前置,在方舱内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2019年,我省印发《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成为我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批考古人由此开始扎根三星堆,集体攻关三星堆的秘密。很快,他们在祭祀区再度发现6座新坑,祭祀坑新一轮考古发掘再度重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实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通过文物工作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感叹,“这些年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我们的考古条件变好了,老百姓也更加关注考古。三星堆考古成果引起全民关注,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激发起了大家强烈的文化自信。”

“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又集合了全国的力量,必须不断向三星堆的未解之谜发起攻关。”

在三星堆,蹲在那里考古发掘和进行文物保护的大多是年轻人,“但是大家工作都很拼。”8号坑坑长赵昊,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他常见的状态便是北京和广汉两地跑;负责文物保护修复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人员鲁海子经常在三星堆和江口等遗址无缝隙切换,“哪里需要我就赶到哪里。”

8号坑的穿裙立发立人。

“现在祭祀区工作还没完结。”冉宏林说,后续还要进一步明确三星堆的宫殿区、墓葬区以及手工业作坊区等等,争取构建起整个三星堆都城的整体面貌。为后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以及未来的申遗工作提供资料。

工作何时能够完成?这或许需要毕几代考古人之功。

冉宏林说,三星堆的发掘工作才持续了40年,很多学术问题的解答,或许要再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总之,我是彻底掉进‘坑’里,这辈子是离不开三星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