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明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镇兴有道

2021年12月22日,绵阳市三台县郪江镇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名单。这是该镇继2016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201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21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的又一殊荣。荣誉背后,是郪江镇2021年累计吸引外来游客30余万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超5000万元。


从寂寂无名的偏远小镇到屡获全省、全国大奖的旅游名镇,郪江镇的“成名”之路,竟然跟郪江汉墓群中发现的一幅“狗咬耗子”石刻息息相关。近日,记者走进三台县郪江镇,探寻其中的奥秘

史迹为“链” ——


 提升古镇文旅品牌价值

地方志介绍,郪江的“郪”原为“妻”字旁一个邑 ,简而言之就是女儿国的意思。郪江镇,位于四川三台县城南38公里处,南临郪江,东滨锦江,建于两江汇合处。这个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元代时还做过四川的省府。

走在由一块块大青石铺就、坑洼斑驳的石板路上,宽约5米、长约500多米的“官道”两旁,青砖黛瓦、翘角飞檐的郪江镇古建筑在道路两侧紧邻而立。轻步慢行,记者仿若穿行于古时与现代城廓之中,交集在远古与现实文明之间。

《三台县志》介绍,这条道曾是巴蜀“古郪道”的一段,是指成都官道上的三台、中江这一段,为连接川中、川东的咽喉,而整个成都官道有1360公里,连接射洪、万县等地,均为石板铺成,可过舆轿,驮马,是进出郪江的必经之路。

古郪道上,古王爷庙、帝主庙、戏楼等古建筑散落其间,郪江古崖墓群及与之遥遥相望的云台观积淀了郪江古镇厚重的历史。

四川三台郪江汉墓群与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群、河北献县汉墓群、广西合浦汉墓群并称为中国四大汉墓群。

郪江崖墓群已发现的崖墓有1638座,其中多室墓为790座,有建筑和绘画形象的334座,这些墓建于汉晋时期,以东汉墓最具特色。

崖墓群中有大量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的仿木结构建筑雕刻。崖墓画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春宫秘戏图、农夫扶犁、双鹤啄鱼等数百幅,其中最有趣、最有争议的是在金钟山崖墓群第一座古墓内发现的“狗咬耗子”图。

古郪国人为何要在墓内留下这样离奇的刻像呢?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的宋超教授,在论文《郪江崖墓“狗咬耗子”图像再解读》中解释:这幅出现在东汉晚期、极为罕见的“狗咬耗子”石壁刻图,显示的是一只“立耳、长吻”的狗蹲坐着,它嘴里叼着一只长尾老鼠,狗的眼神还带点俏皮味儿。

宋超认为,在古代社会,“狗咬耗子”并非多管闲事。在秦汉时期,由于猫没有被人们广泛驯养,狗就担负起“取鼠”的重要任务。

围绕“狗咬耗子”图引发的猜想和议论,郪江镇政府以境内古郪国历史遗迹为“链条”,持续推动郪江汉墓群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郪江镇先后获得了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十大最美街景、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2021年累计吸引外来游客30余万人。

文化为“媒”——


  激活古镇焕新动能

不觉间,郪江古镇已走过2000多年的时光,面对深挖出的“历史宝藏”,如何弘扬好传统文化?如何打造好郪江名片?如何振兴乡村经济发展?郪江镇政府大胆探索以文化为“媒”,以旅游为“介”,深度发展农旅结合的新模式。

以文化为“媒”,深入挖掘和传承郪汉历史文化,以一年一度的农历“5·28城隍庙会”为龙头,创新开展“郪王巡城”“川剧坐唱”“拜水祭龙”等文化活动,同时,编排郪汉舞蹈2支,出版书籍2部,培育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人,由村、社区居民组成的4支100余人的文艺演出队可随时参与节庆活动。

每逢重大节日,郪江古镇张灯结彩,采莲船、舞火龙、郪王巡城等演出队抓紧排练,随时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没想到能吃上‘文化饭’,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郪江镇郪王社区文书刘艳,亲眼见证了郪江镇这20多年的“脱骨”之变。

1996年,刘艳第一次跟丈夫回郪江镇老家,还没到家心就“凉”了一半。“一条像样的路都莫得,我穿的高跟鞋,鞋跟都被黄泥巴沾掉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刘艳有点后悔了。用她的话说,吃不饱哪个还要想着去整啥子文化活路哦,她和丈夫结婚后就去了外地打工。

变化源于2011年9月,三台县启动郪江历史文化名镇重建项目,项目一期工程投资3300多万元,主要完成郪江古镇范围内恢复重建、管网改造、道路建设,旅客接待中心、古镇风貌整治,古四合院建设及排水系统和垃圾场建设,随着工程的推进,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焕然一新。

为丰富郪汉文化宣传载体,郪江镇先后建成郪江历史文化博物馆,完成9处古镇街道景观打造、11个村文化阵地和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提档升级。

“来感受和体验古郪国风采的人越来越多,每年的城隍庙会更是人山人海。”刘艳说,“守着‘聚宝盆’还在外面挣辛苦钱,图个啥子嘛!”她毅然返乡,并应聘当上了社区文书。

如今,传统一年一度的农历“5·28城隍庙会”主要有城隍出巡、祈求平安吉祥,古老的民间祈雨仪式、祈祷风调雨顺等,该活动已成为郪江古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为“介”—— 


 深挖乡村振兴潜力

“我们是全镇唯一一个有电梯的宾馆。”记者在郪江镇喜莱登宾馆主人黄素兰的引导下,搭乘电梯直上四楼。推开房门,客房内干净整洁,家具一应俱全,印有无线网络名称、密码的卡片清晰醒目。

要不要花近20万元装一部电梯?这个问题她和家人争论过好几次。“要装,不能让从大城市来的人说我们这连个有电梯的宾馆都没有。”黄素兰说,“以前每年的城隍庙会,光是从成都、绵阳、遂宁等地方过来搞摄影的都有上千人,房子要提前半个月预定,晚了就没了。”

记者在接待大厅标牌上看到,最便宜的房价是100元,最贵的是188元,还有60元4小时的钟点房可供选择。

“疫情影响大哦,去年收入才3万多。”黄素兰说,2021年是生意最‘糗’的一年,但她却一点也着急,“资源优势在这里,等疫情结束后,来游玩的人肯定会多起来。”

和黄素兰一样看好旅游发展,经营宾馆、民宿的,郪江镇还有其他5家。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带动着周边村集体经济大发展。

距郪江古镇仅300多米的花棚村,村内有紫金湾崖墓群和金钟山崖墓群,郪江穿村而过。

“旅游带来了大量客流,也带来了无限商机。”花棚村党总支书记向远华告诉记者,村上立足地理优势,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和花棚驿旅游有限公司,农户以土地、现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展非遗传承、汉服出租及演出、民宿、农耕体验园、水上游乐等项目,同时推动当地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全村12个村民小组全部融入古镇大旅游圈内。

借助旅游发展,花棚村村集体经济从2019年的1.9万元增加到5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不但实现了立地起跳,村民可支配收入也从之前的几千元达到现在的1.7万元。

镇情解码

郪江古镇位于三台县以南,距三台县城38公里。郪江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镇有11个村,3个社区,辖区内有11630户33623人,镇域面积69.0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郪江河、锦江河、麻柳河。

郪江镇涉及不可移动文物有102项,其中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郪江崖墓群、云台观)、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帝主庙)、3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6项,其中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28”城隍庙会)、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郪江镇开设传习所2处,培育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人,乡土文化能人40余人,编排郪汉舞蹈2支,编创歌曲10余首,出版书籍2部。建成郪江历史文化博物馆,展出汉代陶塑313件。打造郪江特色文化产业展厅,创建了“狗咬耗子”书签、郪江logo口罩、“椎结左衽”郪国汉服、郪江文汇包等文创产品。

镇振有词

郪江镇党委书记  张灿

郪江镇正全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持续挖掘郪汉文化资源“向后看”和“向前看”。“向后看”即克服短期利益冲动,不简单复制,不盲目跟风,打造好郪汉文化旅游品牌和名片。“向前看”即在加大历史名城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科技和文化的“双轮”驱动,助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计划今年开通的德遂高速三台段观桥出口距郪江古镇只有8公里,建成后,郪江镇各类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旅游综合承载力将进一步提升。

文中图片、视频均由三台县郪江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