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以往我市大豆多以净作为主,套种多为家庭式、分散式,不成规模,今年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要达17万亩,可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连日来,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所长汤天泽带领的科研团队,便马不停蹄奔波于三台、江油、梓潼、安州、盐亭、平武等地,寻找合适的示范地,制定种植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印发《2022 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其中,绵阳作为四川扩种大豆的重要产区,承担17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示范任务,目前正将相关任务分解到县乡、落实到主体,并以技术为先行支撑,加大推广力度,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地。

看潜力:

220万亩玉米 发展空间充足

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一块地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汤天泽介绍,农科院在对全市大豆栽培情况进行调研过程中发现,大豆种植多为传统的净作和玉米/大豆1:1间套作,种植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偏低。“大豆种植大户对大面积种植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掌握不充分,大豆规模种植产量波动大等等方面原因,都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汤天泽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恰好以技术为突破口,保障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多收一季豆,大豆平均亩产力争达到11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随之提高,直接提振种植信心。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地。

而从全市种植推广实际、基础条件来看,记者从绵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玉米种植面积220万亩,为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此外,全市种植大豆常年保有量近27万亩,有一定的种植传统。

并且,“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在各区县(市)都有分布,有利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全程机械化。”汤天泽说。

从产销来看,全市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养殖业和各地特色豆制品加工对大豆的需求巨大,农户生产的大豆不愁销路,真正做到增产就是增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机械化收割。

看举措:

结合川北地理特征 加快技术本土化

在实际推广中,关键则在于该项技术的“水土相符”。汤天泽讲道,研究所将大力加强对适合绵阳地理气候特征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其配套耐荫大豆新品种的研究。

“大豆的区域性明显,每个区域都有适合当地栽种的品种,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不同生态区的最优品种。”汤天泽介绍,绵阳农科院创制高蛋白、耐荫、抗病等性状的资源260余份,并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工作。“目前进入品比试验的品系10份,接下来我们会组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的品种进行推介,指导种植户科学合理搭配大豆玉米品种。”

在大豆栽培技术研究方面,绵阳农科院针对绵阳市丘陵及山区特点,不仅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还开展了大豆间套作中药材、幼果林套作大豆等种植技术探索。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高蛋白大豆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在示范县推广。

今年2月开始,江油、盐亭等地陆续举行技术培训会,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念、类型、用途、主要优势、关键技术等作详细讲解,让农技人员、广大示范种植主体尽快熟悉掌握技术,为4月份的大面积春播做足准备。

而对于今年大豆种子需求量的激增,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组织多家供种企业加大收储,可提供306万公斤左右的大豆种,除满足绵阳自用外,以备调运全省其他地方。

“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达到稳粮与增豆并重的目的,全市大豆产能将有大幅度提升,基本实现大豆食用、豆粕饲料需求的自给自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图片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