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提到巴文化作为代表的重庆,和蜀文化代表的成都,人们经常用一句话形容:山水相依,文化同源。至今,巴蜀大地说着同一种方言,热爱着同样麻辣鲜香的美食,靠同一种文化生活……
为何“巴蜀”连称两千多年、并且拥有诸多相近的文化气质?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揭秘,巴蜀原本就是一脉同根的地域文化共同体。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湟的一支古羌人从甘青高原一路南下,从陇到蜀,向西南方向迁徙。谭继和说,这支古羌人翻越秦岭之后,有的向西沿岷山河谷,最终进入四川盆地,成为蜀人祖先;而另一部分则向东沿大巴山进入连绵的山地丘陵区域,即为古代巴人。
两地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渐渐蕴育出巴人蜀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区域性格。巴地多山,不便种植,因此巴人重在发展渔猎,渐渐养成刚武尚勇的彪悍民风。巴军能征善战,跳着战争舞蹈“巴渝舞”杀敌。周武王伐纣时,就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之说;后又以巴渝舞凌敌,帮助汉王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全国。而蜀人则在“都广之野”成都平原,气候湿润,最早发展农桑经济,尤其李冰治理都江堰后,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也因此养成了蜀人文雅多智的文化性格和安闲、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过,早在上古时期,巴和蜀阴阳相合;互鉴互融、刚柔相济,逐步由两个地方文化交融为更大的地域文化共同体。谭继和说,巴蜀人祖源记忆口述史载,上古时期人皇肇始,分理九州为九囿,巴蜀便处同一区域。故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有明确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到大禹划分天下九州,巴蜀仍然一同位于华阳(华山)之南的梁州。也正因为如此,古人常将巴蜀视为一域一体,到春秋战国时就出现巴蜀连称的记载。常璩虽然在《华阳国志》中分别写了巴志和蜀志,但已将巴蜀、汉中、南中视为华阳国共同体。说大禹“会诸侯于会稽,巴、蜀往焉”;写周武王伐纣时,也称“实得巴、蜀之师。”种种记载显示,巴蜀人在先秦古巴国、古蜀国时关系密切,经常互相交流、交会和交融,互相学习对方长处,农桑与渔猎互补,到春秋战国时由杜宇、开明统一为“蜀国”这个大方国。
地域的相近,令两支文化友好关系由来已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剑华介绍,巴蜀曾长期和平相处,在文化和经济上往来密切。古蜀王杜宇教民务农,发展了蜀国农业,让经济变得繁荣;当时的巴国也受到影响,“巴亦化其教而力务农,迄今巴蜀子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在崇尚与观念方面,巴蜀也曾相互影响。古蜀时期“魂归天门”的观念,对巴人和楚人就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三星堆、金沙遗址以及巫山东汉墓葬中,都曾有天门的图案出现。与此同时,巴人对虎的崇拜,同样渗透到蜀地。三星堆出土的金虎、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虎以及巴蜀地区青铜兵器上出现的虎纹,都充分说明巴蜀在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战国时期,巴蜀两地还拥有共同的船棺葬习俗。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说,上世纪50年代重庆冬笋坝出土船棺葬,被学界认为是巴文化的典型遗存;然而21世纪以来,成都商业街、蒲江、青白江等多地均发现大型船棺葬,进一步从考古学上证明巴蜀文化密不可分。
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巴蜀有结为兄弟的友好,也曾相互征战。文献记载,古蜀开明王朝在向东拓展疆域的时候,就曾征服了巴人的不少地方。而巴人在夺回疆域时,还在阆中建立了都城。到了开明王国后期,《华阳国志》已记载“巴与蜀仇”。
而此时,秦国历经变化日渐强盛。见巴蜀征战不已,趁机发动对巴蜀两国的征伐,终将巴蜀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23224 2020-07-08
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