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舟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所在地区的政务平台的“大名”,引发网络热议。大家发现,不少政务平台大玩“谐音梗”,比如,湖南省的政府服务号叫“新湘事成”,广东省叫“粤省事”,安徽省叫“皖事通”,浙江省叫“浙里办”。

这些轻松活泼的谐音名,不仅好记接地气,还能够瞬间拉近政务服务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一改过去政务服务高高在上的姿态,体现了政府躬身为民的服务意识,不得不说,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变化与进步。

但是,平台的“谐音名”只是“面子”,相较之下,政务服务的质量到底高不高,办事方便不方便,公众买账不买账,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里子”。倘若空有漂亮光鲜的名字,却没有名副其实的服务,打着“省事”的招牌,却让办事的人们“往返跑”“折返跑”,“谐音梗”就成了口惠而实不至的“文字游戏”,名字再好,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因此,笔者认为,政务平台玩“谐音梗”纵然无可厚非,但不能本末倒置,接地气的同时,更应当思考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打通各项政务服务之间的“梗阻”与障碍。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敷衍搪塞,要以公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办人之所需、解人之所困,做实服务的“里子”,才能对得起谐音名后面沉甸甸的承诺与责任。

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政务服务,是没有止境的“进行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妨将玩“谐音梗”看做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起点,并期待政务服务能够“表里如一”,让公众少跑冤枉路,少做冤枉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