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鲊车站(宋俊康 摄)
朱云生 唐林 攀枝花观察 彭莉
2020年5月25日起,因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蓄水,成昆铁路攀枝花境内花棚子车站南向,新江、师庄、大湾子、红江4个车站停运。通车运行50年的老成昆线攀枝花至云南元谋区间,就此告别历史……
6月20日,中午12点,拉鲊车站。
79岁的李政开站在有些生锈的铁轨旁:“到昆明的绿皮火车不开了,车站关停了,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老人眼眶红了。
拉鲊二号隧道(宋俊康 摄)
最后的绿皮火车
2020年7月1日,成昆线通车50周年。
2020年5月24日,攀枝花至昆明的6161次客车(俗称慢车)最后一次发往昆明方向,从此,成昆线这段区间再无火车鸣笛……
“有点心酸。”刚调任拉鲊车站站长的陈新波,想起最后的那趟6161次慢车,有些唏嘘,“那一趟车的旅客,大多都是奔着成昆线最后的记忆来的。”
6161次驶离花棚子,车尾消失在远方的那一刻,31岁的值守人员杨金文瞬间泪奔!
“现在的车站静得让人窒息。”望着电脑屏上不再闪烁的轨道和红绿灯点位图,杨金文一脸迷茫。
市民在拉鲊一号隧道前拍照留念。(宋俊康 摄)
若不相见 不如怀念
自攀枝花迤资站至云南红江站,72公里线路,有隧道21座,含9座长度2000米以上的长隧道,是成昆铁路全线长隧最为集中的区段。
68岁的拉鲊村次格地组村民毛开秦和成昆线相伴了50个年头,铁道兵7师8704部队19连,成为他记忆中永不磨灭的番号。
家里现在的院坝里,依然矗立着一排干打垒房子,那是部队筑路时修建的住宅。“舍不得拆,看着它就想起那些人……”
开石头、打风眼,抬设备,空闲时帮当地农民做农活,毛开秦记忆犹新:“头天还活蹦蹦的,第二天就听说送到烈士陵园去了……”
79岁的李政开,曾参与运送修路物资的水路运输——拉纤。“岸上4、5个人拉,船上2个人掌舵,累得很哦,有人直接被江水卷走了……”
突然间,李政开老泪纵横……
新江车站(任勇 摄)
成昆线上,许多隧道的洞门都留有时代特色与革命情怀的标语、壁画等,都是不可复制的铁路文化遗产。
因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蓄水,昆明铁路局准备对花棚子以南方向的桥隧设施进行拆除。5月12日下午,施工队伍在前进隧道前准备作业。
83岁的冉正发听闻此讯,带领数十位村民阻止此次了施工。因为这些历史弥足珍贵,“拆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部门随即进行协调,对该隧道采取了相关保护措施。
迤资车站(宋俊康 摄)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6月20日、21日,攀枝花拉鲊至云南黄瓜园沿线,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实地查访。
前进隧道口,洞口顶部中央,水泥浇筑的三面红旗簇拥着金黄色五角星浮雕,在阳光下依然熠熠生辉。
“三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1958年提出的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特殊时期的文化产物。”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随行的教师感慨不已,“这些实物,弥足珍贵啊。”
穿行隧道中,两旁的标语、壁画,依然清晰可辨。
“这些带有强烈时代特性的建筑构建和符号,遍布在拉鲊至新江区间的那些隧道里。成昆铁路,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仁和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曾绍奎说,“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的具体体现!”
隧道旁的壁画依然清晰可辨。(宋俊康 摄)
红色成昆线 闪光的梦想
2020年5月17日,仁和区人民政府将拉鲊至花棚子段的铁路遗存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消失的车站、如今的唯一。成昆铁路攀枝花南向区间,何以续写历史?
仁和区文广旅局文物保护团队,想得很长远。
建成中国最长博物馆、 建成中国最美博物馆、建成中国最红博物馆、打造成昆铁路影视基地、成昆铁路遗址公园4A景区。
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社事组委员刘胜利建议,乌东德电站蓄水后,拉鲊至花棚子段将形成开阔平缓的水面,可以利用湖面开展水上活动项目;建设停运段三线建设体验线路;利用拉鲊古渡、“史迪威公路”北延线的历史沉淀,打造“金沙江文化公园”,建设 “南方丝绸之路纪念园”“诸葛亮纪念园”“杨慎纪念园”“抗战纪念园”“三线建设纪念园”五大园区。同时配套渡假村、游乐场、温泉浴场和医养结合的康养基地。
6月21日上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召开有关三线文化精品示范线打造项目推进会,攀枝花市委书记贾瑞云强调要逐步推进攀枝花火车站经拉鲊渡口至花棚子车站绿皮火车漫游观光线路打造。
让红色记忆,在成昆线遗存点上熠熠生辉,这个闪光的梦想,属于众多拥有成昆线情结的人,属于攀枝花这座英雄的城市……
拉鲊古渡(宋俊康 摄)
铁索桥(宋俊康 摄)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cbgc53471 2020-07-03
保护
川观网友23452 2020-07-02
建设这样那样,经费从那里来。
lwj473430 2020-07-0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