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扎西老师是我们多年的朋友,他在藏族山歌方面既懂得传承,也在山歌跨界摇滚、流行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尝试。”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川西藏族山歌传承与保护研讨会上,藏族歌手扎西尼玛发言前,四川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人刘党庆这样介绍他。

没有空话套话,头戴一顶藏族毡帽的扎西尼玛在研讨会上侃侃而谈,他认为藏族山歌的非遗传承,一面要连接着最原生态的土地,一面要走向通俗、走向社会,需要各界对音乐人的支持,才能走向未来。

藏族山歌,生长在泥土里

现在,扎西尼玛在成都梵木创艺区的工作室专心创作歌曲,工作室里还有不少“95后”的年轻血液。为了做音乐,他卖掉了一套成都的房子,希望能够花上6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打磨出自己喜爱的一张高水准音乐专辑。

扎西尼玛已记不起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藏族山歌的了,他只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会听到亲戚朋友们唱歌。白天遇到开心的事唱歌、晚上没有消遣也唱歌,劳作放牧时唱歌,恋爱时也唱歌。扎西尼玛小时候就喜欢跟着唱。所以他一直觉得,藏族山歌就是应该自然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植根在这片土地的文化里。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松潘县举办藏族山歌歌唱比赛,扎西尼玛报了名,没想到凭借一首《阿古班玛》一下子就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下村里人传开了:“扎西尼玛这小子能唱歌!”2001年11月,扎西尼玛考入位于成都的唐古拉风歌舞大世界,成为一名职业歌手。

来到了城市,由于他擅长用家乡的唱腔演唱家乡的歌曲,因此比起模仿汉族唱腔的藏族歌手多了一份特色,也让远在他乡拼搏的老乡们听到了纯正的乡音,因此迅速走红。

之后,扎西尼玛先后参加了国际熊猫节演出和2003年四川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等大型演出活动;同时,他还在首届中国南北歌手擂台赛中夺得第二名,并获得“全国十大歌王”称号。

扎西尼玛回忆,那时他的歌曲因为受到观众喜爱而被收录入唐古拉风歌舞大世界的专辑中。有时候他走在大街上,都能突然听到自己唱的歌,走在路上也会被歌迷认出来,不少人都邀请他去唱歌演出。或许真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积累,扎西尼玛也一直相信,最纯正的藏族山歌,是在山野间,在湖泊里,在最肥沃的自然土壤里:“山山水水都是我的老师。”

山歌传承,要护根也要“破圈”

上世纪90年代末,扎西尼玛带着自信的歌声,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他决定去北京闯一闯,但很快,现实给他上了一课。

“找不着北,更找不到自己。”回忆起北漂的那段时间,扎西尼玛坦言,从成都广受大家欢迎的舞台上走出来,一切从零开始,显得十分艰难,也找不到合适的音乐人一起创作。在这样巨大的反差带来的痛苦和迷茫中,扎西尼玛也开始思考,“藏族山歌离开了属于它的那片土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能生长下去吗?”这种“水土不服”不仅仅表现在藏族山歌里,也表现在扎西尼玛自己身上。他学习了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开始演唱一些带有流行、摇滚元素的歌曲,此时的歌曲里也有藏族元素。

这种演唱方式,也让扎西尼玛收获了一批“粉丝”,“当时这样转型也是为了找到更多的观众。打开新的市场。”但后来情况不是特别理想,扎西尼玛开始反思,沉寂了8年时间,远离了他心爱的藏族山歌。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老人的出现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2008年,扎西尼玛回到家乡松潘县时,听到一位78岁的老者唱歌,他听到这首老歌,觉得既新鲜又熟悉,于是他决定把这首歌记录下来。但是没想到的是,6年后这位老人就去世了,他当时仅仅根据简单的录音材料,记下这首歌的部分片段,觉得痛心不已:“那么好的音乐就被永远地带走了。”他后来凭着记忆,创作了以这首歌为原型的歌曲《黑帐篷》,后来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次阔别重逢,让他沉醉于原生态藏族山歌里,他相信藏族山歌主要市场还是在藏族群众中间。藏族山歌常常是简洁自然的意向,凝练出生活哲理之美和纯真的感情。比如歌曲《骑手》:“去时我在众人前,这是因为骏马出众,来时我在众人后,那是因为我是勇士。”再比如《湖面莲花》里唱道:“小伙似那山顶傲包,放上白石更加明亮,姑娘似那湖面莲花,逢上雨露更加艳丽,骏马似那山上云雾,遇上微风更加轻快。”

对藏族山歌,扎西尼玛感情深厚。他去藏族各个地区采风,搜集音频素材。藏族山歌采集与常规音乐采集并不相同,有时就算是五线谱也并不能完全留住唱歌的技巧、转音、颤音、韵味等,因此搜集藏族山歌时用音视频,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扎西尼玛建立了关于藏族山歌的数据库,保存下最纯正的藏族山歌。另一方面,他也以此为素材,开始创作符合这个时代的歌曲,让藏族山歌活化起来,才能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达人档案

扎西尼玛,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山歌的省级传承人、中国藏族山歌会创办人,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得主,被誉为“山歌王子”,他目前致力于藏族山歌采集传承与藏族山歌创作,代表作品《谁的帐篷》《次真拉姆》《黑帐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