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袁城霖
今年省两会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相关议案提案包括推进成渝公交网络一体化、推动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发展、建立成渝区域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和物流行业价格联盟等多个方面,代表委员还建言推进“双城圈”教育一体化。
省人大代表、四川文理学院教授加晓昕认为,“双城圈”意味着区域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她建言,推进“双城圈”教育一体化,以教育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为产业布局服务。
建言“双城圈”教育一体化
教育“高地”帮扶“塌陷地”,建立不同层次高校间合作联盟
加晓昕认为,“产业--人才--教育--城市”是相互依存的链条,应该布局不同学科的专业和高校以支撑城市产业布局,为不同的产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及创新能力、技术支撑。且在川渝合作中,不能形成对人才的恶性竞争,应该保护人才自由流动。
加晓昕注意到,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已经开始联合川渝两地多所知名高校,推动成立“双城圈”高校联盟。在她看来,推进“双城圈”教育一体化,除发挥两地知名高校的示范带头作用,还应建立不同层次高校间的合作和联盟,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智力优势。
“建设不同层面的高校联盟,实现课程、信息、学科、师资等的共建共享,由教育‘高地’帮扶辐射教育‘塌陷地’。”她说。
具体到操作层面,加晓昕建议,应加大知名高校对二本院校的对口帮扶,帮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地方高校则应主动对接当地产业布局,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
加晓昕提出,在国家层面出台高校人员编制、服务期限、职称认定等方面的政策,鼓励人才跨区域流动。地方政府可以围绕地方特色、重点项目,建立独特的区域科研平台。她还建议,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大学,科研院所和技术公司的人才均可共同培养,并进行联合攻关,充分释放知识溢价能力,实现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赢。
建言达州融入“双城圈”教育一体化
依据产业布局,引进、建立一流大学分校和科研机构
作为一名达州高校的教师,加晓昕还具体建言达州如何融入“双城圈”教育一体化。
在加晓昕看来,川渝产业结构布局中核心城市应该布局创新科技的高新产业,其他非核心区域则应该布局传统产业。目前,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将达州布局为双核城市之外的次核城市,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以支持达州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并辐射到万州、开州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要求达州必须建设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一流高校、研究机构、高端实验室或者科学城。”加晓昕建议,达州应引进和建立一流大学的分校和科研机构,以支撑高新产业和特色产业。并且,根据产业布局情况,进行大学学科结构调整,有效地对接和引领产业结构。
她举例,达州因自然禀赋而形成的诸如天然气和农牧产业等,亟待建设与之匹配的科研平台,引进技术人才。
她进一步表示,依据达州产业需求和专业属性,建立不同的教育集群,通过教育集群服务不同的产业集群。比如可以通过川农大、川渝农科院、农科研究机构对口帮扶农牧产业,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方面支撑,以支持达州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Future21694 2020-05-12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