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欧可智

整理 廉政瞭望记者 曾勋

去年,我们刚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廉政瞭望》迎来了创刊30周年。这不仅是时间上的巧合,因为《廉政瞭望》本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8年1月,四川省监察厅成立后,决定创办内部发行的综合机关刊物《四川监察》,这是很有远见的一项决策。

1989年1月《四川监察》创刊,同年7月14日,经省新闻出版局报请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意,《四川监察》由内部刊物改为公开发行,杂志社编辑部的采编人员均由机关工作人员兼任。到2002年9月,《四川监察》改名为《廉政瞭望》。

作为省纪委原常委,很长一段时间是由我在分管“两刊”的业务。期间,还兼任杂志社的社长(总编辑)。30年来,很多人与事仍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见证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后的杂志社

1993年,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按照合署办公方案,成立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杂志社,负责《党风党纪月刊》和《四川监察》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当时,省纪委、监察厅就继续办两个杂志还是合并为一个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有一次,时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杨崇汇外出出差,一位副书记主持召开省纪委常委会,会议决定把两个杂志合并为一个,改名为《四川纪检监察》。因事关重大,杂志社的问题崇汇同志是经常过问、十分关心的,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向崇汇同志汇报才稳妥。崇汇同志的态度非常鲜明:两个杂志不合并,继续办好。

我还专门就此事请示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柳斌杰,提出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后,属于两个序列,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因此,继续办好两个杂志都很有必要。

柳斌杰同志支持并同意省纪委、省监察厅继续办好两个杂志。这样,合署后的省纪委、省监察厅杂志社负责《党风党纪月刊》和《四川监察》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实行社长负责制,杂志社上面设编委会,杂志社下面设“两刊”的两个编辑部。

1997年12月30日,省编委办公室同意党风党纪月刊社增挂四川监察杂志社牌子,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同时,杂志社增加5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核定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共17名。从此,廉政瞭望杂志社有了自己的单独机构,直到2002年,《四川监察》更名为《廉政瞭望》。

在后来的2003年机关刊物整顿过程中,《党风党纪月刊》停刊之后,保留了《廉政瞭望》。要是我们当初不坚持“两刊”并行的话,那个时候就可能一个杂志都留不下来,岂不是太遗憾。

《廉政瞭望》诞生

当时我们对两个刊物的定位还是不同的,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以后杂志如果要有更大发展、扩大影响,必须做好走市场的准备,不能都做成机关刊物。

杂志社多年来都在考虑如何把《四川监察》做得市场化一些,更受纪检监察干部和普通读者的欢迎,这一想法得到了省纪委常委会的支持和肯定。时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沈国俊多次召集杂志社的同志研究提高刊物的质量问题,要求杂志争创名牌栏目,增加精品意识,创办全国一流的纪检监察刊物。

为此,杂志社建立了刊物审读、评刊、评好稿等一系列提高质量的制度。他强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办刊讲政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体现鲜明的政治内容,不断增强刊物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使读者喜闻乐见。他明确提出,要按市场化要求办市场化刊物,让《四川监察》走向全国。

《四川监察》仅就刊名而言,地域特征、行政特征都十分明显,要立足市场,走向全国,显然有很大的局限,必须要从更改刊名开始。为了给杂志取一个市场化的名字,我们绞尽脑汁,想了很多都觉得不妥。一天,时任省纪委副书记杨天发突然脱口而出四个字——“廉政瞭望”,我们一听,都觉得挺好,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杂志的名字确定后,我邀请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四川省纪委原书记曹庆泽为杂志社题词。当时正好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曹庆泽说让我过两天到他家去取。曹庆泽同志为《廉政瞭望》创刊的题词是:办好《廉政瞭望》,为反腐倡廉服务。

这么多年,曹庆泽对杂志一直十分关心。早在1994年,我到中央纪委参加一个会议,想请曹庆泽同志为四川省纪委机关刊物《党风党纪月刊》创刊十周年题词,他欣然答应,写好一份题词,交给我带回。我回川不久,又收到曹庆泽寄来的一封信,表示之前的那幅字没有写好,后来又重新写了一幅。

上下齐心,一路前行

纪检监察系统的领导,对杂志社的重视、关心历来都是全面的、细致的、具体的。正是因为如此,廉政瞭望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2001年杂志社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时候,沈国俊提出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这也成为杂志社后来选人用人的一条原则。

2004年后,作为杂志社顾问,我还和杂志社的同志一起工作到2010年。随着杂志社队伍的年轻化,我接触到不少80后优秀年轻人。他们充满了朝气活力,工作敬业、悟性高,让我刮目相看。

有一次,我和刚到杂志社不久的80后记者——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衡洁一起出差,她虽然在城市里长大,却没有骄娇二气。进村入户,家长里短,很接地气。采访前,她做了充分准备,给每个可能的采访对象都列了问题提纲。采访中又具有亲和力,那次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四川监察》到《廉政瞭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在变,人亦有聚散,但杂志社员工埋头苦干那份冲劲儿始终没有改变,令我想到以前那些在忙碌中悄悄流逝的岁月。这种上下齐心,勤奋、踏实的作风,一直在杂志社传承。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在新的时代,廉政瞭望紧扣时代前进的步伐,年轻人正如那展翅迎风的鲲鹏,一路前行,飞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