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莉  张闻亚

8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李仕贵在广汉市西高镇的稻田边,随手抓起一株稻穗,捏捏数数,就能判断:“结实率超过90%,颗粒饱满,应该能收700公斤/亩。”

他手里的这株稻穗有着不一样的“身世”,它的母本为川康606A,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它的父本则是恢复系蜀恢308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两个名门结合,新品种川康优6308就诞生了。后来,品种的拥有者又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贵妃香”。

优质+高产

选育十余载,优品诞生

“近年来,育种方向已从过去的以产量为主,转变为品质和产量并重。”当天,在广汉举行的水稻新品种川康优6308现场观摩会上,面对来自全省主要粮食主产区的近百名种植大户和种子经销商,李仕贵如是说。川康优6308这个品种,正是这个育种方向的最好体现。

“恢复系蜀恢308的选育是从2009年开始的,直到2017年才完成技术鉴定。” 川康优6308的选育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王玉平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利用这个优质的恢复系与省农科院的优质不育系川康606A搭配,就有了川康优6308。“

王玉平告诉记者,川康优6038是在2016年开始初测和抗性鉴定,2018年-2020年在四川和长江上游经过三年区试,今年将通过四川和国家审定。“从区试的情况看,在四川省区试比对宜香优2115,两年区试17点、生产试验5点,增产点率均为100%。”王玉平告诉记者,除了产量高,品质也好,四川省区试、长江上游区试,均为二级优质稻。“整精米率超过65%,每100公斤稻谷比国家标准多7公斤左右整精米。”

该品种也得到了现场的种植户和经销商的高度认可。经过近两三年的试种,他们纷纷对川康优6308的分蘖能力、米质等竖起大拇指。

广安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文茂柏,去年就试种了2亩,发现这个品种从产量到品质都表现不错,今年一口气试种了1000多亩。“这个品种跟其它品种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没得好多空壳壳。“文茂柏告诉记者,去年他试种的两亩水稻,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今年也是丰收在望。

达川区的刘有兵站在一旁忍不住说:“我试种了三年,今年种了6亩川康优6038,这个品种熟期一致,出米率比绝大部份品种高,整精米率也要高不少,米色好,特别好吃。周边的米业公司都喜欢收这个谷子。”

广适+抗病

这个品种打得粗,还宜机化

“好种是集广适、耐粗放种植、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 王玉平这样定义一个好品种。

川康优6038的抗病性、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耐肥性等均表现优异。“去年水稻抽穗扬花期间遭遇高温,结实基本上没受到影响,每亩还增产10%左右,增收100元/亩左右。今年前期遭遇低温,基本上也没有坐蔸现象发生。”文茂柏告诉记者。

王玉平教授介绍,在这几年的区试中,川康优6038表现优异,“它分蘖力强,适合多种栽插方式;株高略矮,抗倒力强,适合机收;抗病性、耐高温和低温均较强,适应性广;适宜西南稻区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种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朱从桦博士这两年一直在对川康优6308的栽培技术进行摸索,分别采用人工宽窄行移栽、机械化插秧、无人机精量条直播,“川康优6308早生快发能力强,株型紧凑,冠层叶片挺立,抽穗后基部通风透光性能好,茎秆粗壮,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在我们这三种栽培方式下,这个品种表现都很不错,特别是在机插秧方式上,利用优质基质培育壮秧,搭配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2020年西高镇生产示范田实收亩产达705.3公斤。”朱从桦告诉记者,去年蔬菜茬口无人机精量条直播田块亩产也超过630公斤。


坚定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我省在2020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明确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只增不减,意味着跳起摸高。2020年,我省粮食产量705.5亿斤,是近20年首次突破700亿斤,2021年,还要再增2.5亿斤,达到708亿斤;种植面积还要再增31.1万亩,达到9500万亩。


如何确保完成这一任务?水稻作为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无疑至关重要。


当前,从川南到川北,从成都平原到山丘河谷,水稻生长,先后进入分蘖、抽穗期,这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时期。


秧苗正绿,农人忙碌,这是夏日蜀乡最美的场景,这正是水稻默默凝聚土地能量、孕育无限希望的美好时节。关注粮食安全,记录川稻贡献,正当其时。


为此,四川农村日报从即日起推出“稻可道,非常稻”主题策划。记者走进田间,走进实验室,多视角,全方位,关注水稻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全过程,探寻我省科技之“稻”、小康生活之“稻”、乡村振兴之“稻“,讲述水稻生产、育种攻关、产业布局、农旅融合等等这些四川“非常稻”背后的故事。


策划:邓嗣华 周艺 

统筹:张闻亚 左杉

本期执行:范莉 张闻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