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边钰

用诗歌记录乡愁,在泥土中守望根脉。10月30日,作为第七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的内容之一,第二届全国乡土诗歌大赛和“巴山杯”全国新农村诗词大赛颁奖典礼在四川达州举行。在当天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牧、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王久辛、四川省诗词协会会长腾伟明等优秀代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共同探讨乡土诗歌创作现状及前景。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达州,从古至今就是一块诗意盎然的热土。”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胥健在会上介绍,近年来,达州着力打造“中国·西部诗歌城”,涌现出了梁上泉、杨牧、周啸天、叶知秋等一批蜚声中华诗坛的著名诗人,《大巴山诗刊》《巴山诗词》等阵地建设方兴未艾,崛起的“巴山诗群”更是生机勃勃。

据了解,今年9月至10月,“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第二届全国乡土诗歌大奖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258位诗人投出的12500余首诗歌稿件。经过三轮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新秀奖20名。来自达州的邱绪胜获得一等奖。“读到‘麻’字的时候 请你一定读得娟秀一点 就像在读一幅传世的小楷 娟娟笔迹也务必读得青葱一点 就像读一个青春少年清澈目光……”

在这件名为《关于中国苎麻之乡的记忆片段》的组诗中,他选取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苎麻植物为主题,用笔墨挖掘出农耕文明的底蕴。他介绍,达州大竹县是苎麻之乡。从遂宁来到达州工作,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苎麻就连成一片,汇成绿色的海洋。蔚为壮观的景象打动了邱绪胜的诗情,这些年来,他陆陆续续写下一些关于苎麻的诗篇。这次参加诗歌大赛,他特意把多年写下关于苎麻的诗歌重新整理,最终以六个篇章呈现。“仅仅是一株普通的草而已 他们以匍匐的姿态在苍凉而浑厚的川东大地上 倔强地讨要着最微弱的光亮……”细细品读这组诗歌,清新的乡村气息蔓延开来。

著名诗歌评论家蒋楠是此次大赛评委,“整体看,此次参选的诗歌主要集中表达了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对新农村的抒情。”他介绍,通过此次大赛,旨在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用笔墨回望我们曾生活的地方。“无论我们是通过读书走出乡村,或者在城市打工,我们的根都在乡村。当代农村生活需要诗意,这样的田园书写具有时代意义。”

达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举办乡土诗歌大奖赛,旨在以诗歌为媒,守望故土,传递凸现巴人文化。所谓乡土,它包含着故乡、土地,以及日常生活发生的场域、生命源初和生命之根等多重性。诗歌和乡土从来都是联系紧密的,并且乡土绝不限定于“农村农民农业”,也不仅限定于某种概念上的“乡土诗”。它更多的是对记忆和旧岁月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