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四向拓展 打开全域开放大门

芙蓉花开浣花溪羊角花下听羌笛

索玛花红大凉山格桑花艳香马蹄

都江堰水暖接远客

九寨沟美景献给你

天府秀色迎天下

四川有你更美丽

青莲寺旁读李白

岷江浪润东坡居

自古蜀中出英才

长风万里写传奇

哟喂

四川感谢你

四川欢迎你

——选自歌曲《四川欢迎你》

范远泰 作词


中欧班列(成都)首发司机:

四川开放之路的“瞭望者”

川报观察记者 李欣忆

9月12日早上9点,35岁的仲俊斓刚收车下班。凌晨4点,从广元接车出发,5小时后,这趟从波兰罗兹出发的中欧班列(成都)回程列车,到达了终点站青白江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2014年4月,第一列中欧班列(成都)拉响汽笛,一路向西进发,打通亚欧大陆上除海运和空运以外的新贸易通道,仲俊斓就是这趟首发班列的司机。8年来,他一次次穿越亚欧大陆广袤的腹地,瞭望四川的开放之路。

9月6日下午,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首趟返程班列抵达成都。记者 肖雨杨摄

“铁三代”实现梦想

仲俊斓是名副其实的“铁三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铁路工人。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爷爷在宝成铁路马角坝站修火车。

“那时爷爷修的还是第一代的蒸汽机车,烧煤的。”仲俊斓说,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每个周末,都要随父母回到绵阳江油附近的马角坝看望爷爷。如今马角坝不复昔日繁华,和谐号机车上了宝成铁路,一次性跑得远,跑得久,不用再到马角坝“刹一脚”做维修、补给。

仲俊斓的爸爸妈妈也在铁路车站上班,从小耳濡目染,让他选择成为一名火车司机。2002年,18岁的他开始从一名学员做起,跟着师傅在宝成铁路江油—成都段开行。从学员成长为副司机,在2008年成为正司机,在那之后,他开始带徒弟。现在,他的几十个徒弟,都活跃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上。

2013年4月26日,对仲俊斓来说是特殊的一天。首趟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远赴欧洲波兰罗兹。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首发列车司机,仲俊斓见证了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铁路班列,从过去一周3班到如今一天最多8班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

“瞭望者”见证变化

这些年,仲俊斓越来越忙。

他记得,刚开行时班次很少,一个月下来也跑不了几趟车。最初几年,开行总量也没有超过1000列。改变从2016年开始。那一年,中欧班列(成都)用了256天就实现开行1000列,2017年只用了133天,2018年时间更短,仅用了88天。不仅如此,在这三年里,中欧班列(成都)的开行数和累计开行数连续排名全国第一。“以前每周一两趟,现在每天就有三趟。”仲俊斓说。

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乘客”越来越多——除了电脑、彩电和汽车零配件,现在车上还会有红酒、牛肉、咖啡、四川土特产,以及中欧班列(成都)独有的绿植。

仲俊斓所感受到的变化,与四川开放通道建设的成果息息相关。铁路方面,运营里程已达4970公里,中欧班列(成都)打造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连接境外25个国家、49个城市,同时对接国内沿海沿边14个城市;公路方面,运营总里程超过3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均居全国前列;航空方面,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开通国内外航线346条,航线数量、市场活跃度居中西部第一。

开放大通道建设是四川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缩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多措并举,开放布局不断优化、开放领域日益拓展、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提升、对外交流“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全省约1/3的对外贸易、4/5对外承包工程、2/5对外投资布局沿线国家,80多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来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52家,居中西部第一;开放合作载体能级提升,四川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探索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建立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288对,居中西部第一。

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四川正奋力走在西部开发开放的前列。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是四川省、成都市打造的国际会展龙头项目,是推动中国中西部会展产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资料图片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蓄势待发,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区域。 本报记者 郝飞摄 

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加速探索步伐

川报观察记者 袁婧 熊筱伟

探索生物医药保税研发机制,加快打造生物材料通关便利化平台……8月底的一场专题会,再次将成都市温江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的任务表摆在了台面上。

“除了承接四川自贸试验区的142项省级管理权限,我们也希望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探索产业制度上的创新。”温江区商务局副局长李文春说,为此,温江区最近没少开会和调研。

今年8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6+1”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包括温江在内,德阳、资阳、眉山等首批7个协同改革先行区启动建设,同时还明确了联动推进核心制度创新、率先复制推广改革经验、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协同建设对外开放平台等8大重点任务。

“在国家允许前提下,协同改革先行区将积极率先试点,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优势。”省自贸办负责人用形象的比喻表示,自贸试验区是国家赋予改革任务的“试验田”,协同改革先行区就是可自主探索的四川“试验田”。

以温江为例。根据该《方案》,温江协同改革先行区主要围绕增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打造四川引领、西部领先、国际一流的“三医两养一高地”健康产业核心功能区,努力在“三医融合”健康产业链改革以及花木全球供应链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

从自贸试验区延伸到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四川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开放的空间在拓展。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两年来,四川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逾95%,形成超过400个实践案例,探索形成“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全国首创经验……

2019年1月14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向制度性开放转变,这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首次出现。

6月,《关于支持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印发,“不再执行”“进一步放宽”“进一步下放权限”等表述比比皆是。

随后出台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6+1”总体方案》,更是被视为四川率全国之先的差别化试验路径,吸引了不少外省官员来川实地考察。

“四川自贸试验区在全省加快迈向更高水平开放台阶过程中,需要跳出‘政策洼地’的依赖,着力构建‘制度高地’;跳出‘引进产业’的饥渴,注重‘先进规则’的建立。”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表示,要以制度性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在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中率先垂范,将四川自贸试验区真正建设成为内陆制度型开放的示范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国铁路港首位


【展望】


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为统领,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以自贸试验区为牵引,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形成制度型开放的风向标


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为导向,推动流动型开放深化升级


以“开放生态”建设为载体,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催生高水平开放


数读

1、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196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1038万美元

1978年,进出口总额4067万美元

2018年,进出口总额达899.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10.4倍。其中,出口额504.0亿美元,增长2644.6倍;进口额395.4亿美元,增长1827.8倍。


2、外商投资快速增长


201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9.64亿美元,比1985年的267万美元增加了3356.2倍,1986—2018年年均增长27.9%。

2018年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47家。


3、开放阵地建设成效卓越


建设自贸试验区1个、综合保税区2个、出口加工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5个、开放口岸4个(含临时口岸)

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开通国内外航线346条,航线数量、市场活跃度居中西部第一;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647列,连续3年领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