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2019年9月17日12版

“有了一口好牙,才能享受一生的口福。”今年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日,来自资阳的推介——“‘柠’‘牙’利齿”,引起关注。

“柠”指的是安岳柠檬,“牙”指的是中国牙谷,两者都是资阳的特色产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着力培育、引导,让“柠”与“牙”成为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洪顺 伍佑(图片由资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天府国际口腔孵化园。

A

创“中国牙谷”:让产业高地快速崛起

2019年9月中旬,“中国牙谷”资阳口腔职业学院迎来第一届新生。感受这片土地上勃勃的生机,他们充满了期待。

“首批开设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5个专业,与牙谷产业园里企业的发展相契合。”资阳口腔职业学院院长项涛表示,学院致力于为“中国牙谷”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人才聚集、技术聚集……立足资阳、志向高远,这片产业高地正在快速崛起。

高起点谋划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2018年作出分析和预测:我国口腔产业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将达18%以上,到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300亿元。

同需求侧的数字相对应,当前全国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口腔装备材料企业只有92家,80%的牙科装备、产品为进口,高端口腔医疗器材全部依赖进口。

此时的资阳,已站准了风口——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资阳布局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作为全省推进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

当地党委政府把中国牙谷建设摆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位置,集中人、财、物等资源打造“中国牙谷”。

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万军直言,突出的区位优势与扎实的产业支撑,是资阳建设“中国牙谷”的底气所在——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心,连接成渝“双核”。作为全省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中成药及化学药品生产基地、中药材原生种植基地,资阳医药产业发展保持在全省前列。与此同时,资阳还有众多的机械加工企业,能为口腔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站在更高起点,当地谋划“中国牙谷”的美好前景:到2025年,“中国牙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70%,专利申请量达1500个,口腔装备材料研发制造占全国市场份额15%。

高标准定位

围绕“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定位,“中国牙谷”决定与全球顶尖合作伙伴牵手——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编制形成《微笑中国,从齿开始——资阳“中国牙谷”发展规划》,以“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为内涵、以“口腔+”产业为外延,建设国际口腔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全国一流复合型产业社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资阳中国牙谷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总体规划6000亩,布局产业集聚区、科教原研区、国际交流区、生活配套区、医康养综合体“一体四区”功能板块,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满足居、职、娱、教、养全面需求。

立足功能配套完善,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功能优先、兼顾特色”原则,推进功能性项目设计,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多轮征求华西口腔医学院专家团队意见,开展资阳口腔职业学院规划设计,委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借鉴江苏泰州医药城、深圳湾科创园等经验,开展牙谷科创园和学术交流展览馆规划设计。

如今,“中国牙谷科创园”年内将部分建成投用,“资阳口腔职业学院”新生入学,“中国牙谷学术交流展览馆”年底将启动主体工程建设,“中国牙谷特色小镇”将在年底谋划启动建设——“一园一校一馆一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个立足资阳、面向国际的“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口腔产业新城,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高质量推进

截至今年8月,“中国牙谷”已引进爱齐科技、德国卡瓦等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58户,产品涵盖口腔设备4大类60余个、口腔材料5大类100余种。

“平均每半个月新引进一家企业。”王万军说。

速度的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资阳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土地供给、厂房租赁、税收补贴、人才引进、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给予企业个性化政策支持。

在人才方面,当地先后邀请20余名国、省食药监系统专家为入驻企业举办5场技术培训会,举办了5场“中国牙谷”专场招聘会。在金融方面,总规模20亿元的口腔产业基金首期10亿元资金即将组建运行,已对接项目10个;资阳农商行高新区科技银行已正式运行,为“中国牙谷”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在这里,创新创造、研发转化、检验检测、注册论证、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环节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服务。”王万军说,“中国牙谷”要打造一个既有人才保障、资金支持,又有产业落地的平台。

今天,资阳已有数十家企业生产的牙科综合治疗椅、口腔扫描仪、数字化义齿、根管治疗器、隐形矫治器等产品投放市场,预计2019年产值达20亿元。

一年起步、三年建成、五年成谷——一盘填补口腔产业空白,盘活实体经济,拉动产业齐头并进的“棋局”已成功开局。

资阳魅力柠海。

B

造“柠檬之都”:让金字招牌流金淌银

位于安岳县的华通柠檬厂区,数名工人正在进行柠檬的分拣工作,一旁包装好的柠檬正有序被装上大卡车。

“我们从果农手中收购的一千吨柠檬,将于近日陆路运输发往俄罗斯,15天以后就能摆上莫斯科的餐桌。”华通柠檬鲜果事业部总经理廖成军说。

作为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地之一,资阳安岳出产的柠檬占到全国产量的80%以上。金灿灿的柠檬,正在擦亮川果的“金”字招牌,让老百姓口袋里揣上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走规模化路径

地处北纬30度附近,资阳市安岳县不仅有10万余尊“古、多、精、美”的唐宋摩崖造像,生活在此的安岳人还用近百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柠檬的传奇。

1929年,安岳人邹海帆从华西协和大学加拿大籍教授丁克森的院子里,将1株尤力克柠檬苗带回安岳。这里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独特,非常适合柠檬生长。

经过多年的栽培驯化、选优提纯,安岳人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安岳柠檬株系,几经推广种植,逐渐传播开来。

如今,规模化已是安岳柠檬产业的特色。

2018年,安岳柠檬种植面积达52万亩,鲜果产量58万吨,面积、产量均占全国80%以上,产值110.4亿元,果农总收入58.79亿元,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安岳柠檬”品牌价值达到175.43亿元,进入地理标志产品全国10强。

经中国柑橘研究所检测,与其他产地柠檬比较,安岳柠檬的主要指标更高,是理想的既能鲜食又能加工的优良产品。安岳柠檬的口感和外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每年都有超过10万吨安岳柠檬向国外销售,销售额2亿美元以上。

靠标准化竞争

掌握了行业标准,就等于赢得了市场话语权。在全球化背景下,标准日益成为促进全球经贸、技术、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加快柠檬产业健康发展,安岳县于2009年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柠檬产业局,下设柠檬科学技术研究所,实行种植技术、信息统一化,让全县柠檬产量质量齐头并进。

当地先后出台《绿色食品柠檬苗木培育技术规范》《安岳柠檬栽培技术规范》《安岳柠檬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等七项技术标准。安岳柠檬地方标准成功升级为国家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家柠檬标准空白,而且将进一步增强安岳柠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柠檬产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如今,当地正逐步建立起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监管、检疫检测和全程质量可追溯的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柠檬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优势,深入种植一线,开展技术宣传培训,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提升果品品质。

“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带动了安岳柠檬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奠定了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地位。”安岳县柠檬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安岳柠檬将行业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柠檬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向高质量迈进

安岳柠檬的种植已成规模,柠檬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如何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转型发展的有利时机,全力助推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一直在探索。

布局全产业链,是探索的重要方向。坚持全产业链规划,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握市场话语权等方面,当地正严格按照“一园两核四基地三中心三体系”的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安岳柠檬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中国柠檬之都、世界柠檬发展优势区”。

目前当地已有柠檬加工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各1家,安岳全县柠檬年加工能力约30万吨,实现产值30多亿元。已经开发生产出柠檬面膜、柠檬香精油、柠檬饮料、柠檬茶、柠檬化妆品等18类近40个产品。

当地还通过引进或培育集柠檬种植、收购、仓储、初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引导建立“产地集配+销地分拨”的直供直销渠道,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让利惠民,让广大果农享受到销地价格。

还有一个多月,安岳柠檬将进入收成期,这些承载着致富梦想的“黄金果”,将通过全县60余家营销企业、500余家电商企业、5700余家网商微店、8000余家县外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出口至俄罗斯、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鸟瞰资阳三贤文化公园。

资阳产业发展:从传统农业到临空新城

曾经农业“一枝独秀”

1952年,资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亿元,其中农业占比近七成。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58.1亿元;2018年达到295.3亿元。

70年来,资阳农业一直稳步向前,但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却越来越低。2005年,资阳工业占比首次超过农业;2010年,工业占比首次超过50%。2018年,农业占比只有15.6个百分点。

工业形成五大支柱

伴随农业发展的,是工业的快速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资阳工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目前,全市形成了轨道交通、商用汽车、口腔医药、食品、纺织鞋服五大支柱产业。

2018年,全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325户,百威英博、韩国现代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落户资阳。全市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个四川名牌产品、27个省著名商标。

临空新城活力迸发

迈上新起点,资阳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座临空新兴城市更加彰显出其特有的活力——

临空经济潜力无限。2018年,资阳临空经济区全面开工,主要发展临空制造业、临空综合服务等高端产业。

“中国牙谷”方兴未艾。2017年,“中国牙谷”启动建设,短短两年已具雏形,将引领资阳占领产业发展高地。

成资同城化前景美好。资阳与成都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成资大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合作事项成效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