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陈婷

故事>>>

汽车转动车再转长途汽车,在路上颠簸了近17个小时,张小芳终于回到了凉山州喜德县冕山中心小学校。此时,是8月28日下午六点多钟。“赶路时间太长,面容看起来都好憔悴。”面对记者的拍摄请求,张小芳不好意思地说。

张小芳是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小学校的语文高级教师。去年6月,她与丈夫响应组织号召,双双报名参加“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来到凉山州喜德县冕山中心小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彝支教生涯。

初到冕山镇,学校的生活条件比张小芳预料中要好,“水电都是通的,就是网络不太稳定,用网络数据线接入都不行。”真正令张小芳感到心急的,是班上孩子的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差,还有个别孩子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给学生介绍植物,并教育学生爱护花木

张小芳第一次走进教室的那个早上,映入眼帘的全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聊天、做游戏的学生,课桌上连一本书都没有摆。看见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们全都呆呆地望着她。从此,张小芳每天都早早地到教室带着学生晨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张小芳经常用手机蹭网查找资料,看专家讲座,虚心向同事请教,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上,张小芳总是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举手积极、朗读有感情……通过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懂得课堂上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使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暑假期间,张小芳到学生家里家访。

班里有位女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开学才三周,语文书就丢了,但她书写比较规范。于是张小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字写得工整、漂亮,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怎样写字,并鼓励她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同学的榜样。她还想方设法为这位女生找来一本崭新的《语文》书。慢慢地,这位女生每天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了,上学期期末考试还取得了94分的好成绩。

根据学校安排,张小芳每周课表上有15节课,加上晨读和午自习课,每周共19节课。每天中午放学后,她还要带孩子们到食堂吃午饭,管理秩序,并把他们带回教室,中午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看见学生的手脏了,张小芳一边帮孩子洗手一边叮嘱她要爱清洁讲卫生。

整天忙忙碌碌的张小芳,却见不得娃娃们把地当作床,在地上跪、爬、滚。她经常轻言细语地对着学生“唠叨”:“要爱护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要主动打扫清洁,看到垃圾要检”……看到有娃娃鼻涕吊起了,她总会提醒他们擦掉。娃娃没有纸巾,她就主动递上纸巾。

常常有孩子天真地问:“张老师,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张小芳总是笑着回答:“因为你们是我的孩子呀,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给学生讲消防安全知识

支教一年,张小芳觉得“很值”:“我生在山区、长在山区,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帮助更多的山区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所以,看到这些彝族孩子的每一丁点儿改变,我都觉得非常满足。”

暑假期间,张小芳到学生家里家访。

然而,在张小芳内心深处,始终存着愧疚,为了她的两位母亲。

半年前,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从家乡传来:她的母亲检查出晚期肺癌,必须住院治疗,更需要人手照顾。

暑假家访时,张小芳为孩子讲解作业。

站在老母亲病床前,张小芳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一面是需要自己、纯朴而可爱的孩子们,一面是无私支持自己、最亲最爱的妈妈,怎么办?“没想到,妈妈很快就撒手人寰。或许她不想再拖累我们,不想耽误我的工作吧。”

为了补回探病期间耽搁的课程,再次回到学校的张小芳主动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一天下来,她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声音嘶哑。

但张小芳告诉记者:“身体上的劳累我不害怕,反倒是一旦空闲下来,就更加思念和牵挂家里的亲人,特别是愧对已快77岁的婆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她老人家平安健康,等三年帮扶期满,再加倍地孝敬她。”

心声>>>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但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教好书、育好人,尽力把自己所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至少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