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形象,太可爱了吧”,“这创意不摆了”,“应该是粳米,哈哈”“长得像熊猫的粳米,一看就是四川的!”,“这个LOGO真好看”,“没想到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宣传三农,小编用心了”……


这些议论,对象是一只头戴稻穗发带、身穿“川”字稻壳、脚踩川农报滑板的小萌物——川小稻。

 “川小稻”是谁?

它们是作为三农领域专业党报

四川农村日报推出滴

首款IP形象



萌宠诞生记


四川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其中水稻生产面积居我省主粮之首。

如何讲好川粮故事?

媒体如何作为?


7月13日,四川农村日报推出了“稻可道,非常稻——关注粮食安全 记录川稻贡献”主题策划报道。同时推出的,还有

一只头戴稻穗发带、

身穿“川”字稻壳、

脚踩川农报滑板的小萌物:

川小稻↓↓↓

“川小稻”是何来历呢?这个小萌物如何诞生的呢?


让我们走进川农报创作团队,请这个萌宝宝的设计者张远庆来讲述设计制作“川小稻”的故事。


为了能让受众快速地对《稻可道,非常稻》主题报道和系列活动建立品牌形象,也为了创新宣传四川三农人形象、帮助四川水稻“出圈”,参与推动我省三农发展,在宣传推广上如何突显年轻化、时尚化和互联网传播特征?


创作团队进行了一场场“头脑风暴”,决定在一系列策划创意中,增加推出自己的创意IP形象“萌宠”——川小稻。


“它的名字叫‘川小稻’,是结合四川水稻特色而命名的。”创作团队成员介绍,提及三农,人们总是觉得很土,离自己很遥远。“但其实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米饭,都在让我们与‘三农’有一场亲密的接触,我们应该尝试用更多新的方式,拉近三农与每个人的距离。“



解说“川小稻”


身为“川小稻”的设计制作者,张远庆介绍:“‘川小稻’像一颗大米,又似一只熊猫。”张远庆解释,提到四川,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国宝”大熊猫,于是她将熊猫和水稻进行了元素结合。


在配色方面,整体颜色上采取米的淡黄色、外壳的金黄色和熊猫的黑色,同时将包裹米外壳的纹路形成一个川字,以便更好的代表四川形象。“为了突出水稻元素,我还在‘川小稻’的头顶加入了稻穗作为装饰。”张远庆说。

添加滑板,在增加整体潮流性的同时,作为四川农村日报首款IP形象,颜色则选择了川农报本身的红色搭配白底的样式,也凸显四川农村日报积极参与宣传和推动四川三农发展的形象。


“在制作IP形象的表情包时也会遇到一些烦恼。”张远庆介绍说,如将收割水稻的场景制作成表情包,团队就在想选择哪种风格容易被大众接受,内容上如何表现的更有创意等等。“但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意见,脑洞大开。”


“设计还将继续,团队会将‘川小稻’制作成完整的一套16个表情包。”张远庆表示,接下来还考虑做一些绘本的故事为大家讲解水稻的生长、种植技术等等,希望通过“川小稻”的IP形象让大家对四川水稻有更多了解。




坚定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我省在2020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明确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只增不减,意味着跳起摸高。2020年,我省粮食产量705.5亿斤,是近20年首次突破700亿斤,2021年,还要再增2.5亿斤,达到708亿斤;种植面积还要再增31.1万亩,达到9500万亩。


如何确保完成这一任务?水稻作为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无疑至关重要。


当前,从川南到川北,从成都平原到山丘河谷,水稻生长,先后进入分蘖、抽穗期,这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时期。


秧苗正绿,农人忙碌,这是夏日蜀乡最美的场景,这正是水稻默默凝聚土地能量、孕育无限希望的美好时节。关注粮食安全,记录川稻贡献,正当其时。


为此,四川农村日报从即日起推出“稻可道,非常稻”主题策划。记者走进田间,走进实验室,多视角,全方位,关注水稻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全过程,探寻我省科技之“稻”、小康生活之“稻”、乡村振兴之“稻“,讲述水稻生产、育种攻关、产业布局、农旅融合等等这些四川“非常稻”背后的故事。


策划:邓嗣华 周艺 

统筹:张闻亚 左杉

本期执行:杨都  范莉 王爱琳 

设计:张远庆 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