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古蔺东新镇种植猕猴桃8700亩总产值达1600万元,带动全镇89户种植猕猴桃

张其 泸州观察 蔡惠兰

“截至2018年底,古蔺东新镇种植的8700亩猕猴桃总产量达300多吨,总产值达1600万元,带动了全镇89户村民一起种植猕猴桃。”东新镇呐喊村的村支书郭登举笑着说,“现在我们要在保证猕猴桃总产量的基础上,尝试种植更多优质的猕猴桃品种,加强猕猴桃基地技术的建设。”

截至2018年底,东新镇猕猴桃基地总产值达1600万元,东新镇猕猴桃远销浙江绍兴,广东揭阳还有福建泉州等地。目前,东新镇一期2700亩猕猴桃基地已建成,二期建设猕猴桃基地6000亩覆盖呐喊村,包括民主村,渔洞村,德华村四个大村,目前这6000亩猕猴桃基地已完成果苗栽种,猕猴桃品种主要以绿心品种贵长、翠玉、徐香、红阳、东红为主。

可谁知道,这一片8700亩的猕猴桃基地的建成皆因一株野生猕猴桃开始?

挖掘机“挖出一条猕猴桃的探索之路”

东新镇呐喊村村民、开挖掘机的工人郭登举,2012年的一天,在修建东新镇呐喊村云梯公路时,正在开挖掘机修路的郭登举看到前面一株挂果的树,“出于好奇心,我就下了挖掘机,走进那颗树一看,原来挂的是野生猕猴桃”郭登举说,看着满树的猕猴桃,郭登举很震惊,那是他第一次在呐喊村发现野生猕猴桃树。郭登举心里就想,这野生猕猴桃长势居然这么好,要是在我们呐喊村种植猕猴桃,每一棵树结的果都这样,呐喊村不就有办法发展了。

“或许呐喊村就适合种植猕猴桃?”郭登举心中不断反问自己,他回答不了心中的凝问,于是就告诉了呐喊村的村干部,村干部的回应是:“你觉得可以种就种,不过这儿可从来没有种过。”之后就再也没有正面回应过,得不到答案的郭登举又挨个去询问呐喊村的村民,可是大多数村民的回答也是随便敷衍两句“不是你说可以种就可种的”“种了卖给谁”“关键怎么种你知道吗?”村民的这些问题全都砸向郭登举,从那以后,他再没有给人说起在呐喊村种植猕猴桃的想法。

“但在呐喊村种植猕猴桃的想法从未在我心中消失过”郭登举说,在被同村人质疑后,郭登举在工作之余,偷偷的开始研究着东新镇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还在百度上查到贵州省修文县的猕猴桃基地种植很成功,就有了要想去贵州修文猕猴桃基地去拜访考察。“肚子里就必须要有点东西才能交流”,所以郭登举在看完关于猕猴桃种植技术的书,“消化”的差不多的时候,第一次,是独自一人前往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基地拜访考察。

“古蔺县平均海拔是1250米,修文县平均海拔是1254米,不仅海拔想象,就连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也象,亲如兄弟,为什么我们不能让猕猴桃带动全村发展起来呢?”在第一次考察结束后,郭登举斩钉截铁的说,更坚定了郭登举种植猕猴桃的决心。但他心里明白,这事儿得慢慢来。

回家的路上,郭登举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村干部支持种植猕猴桃,又如何让村民有种植猕猴桃的信心?这两件事让郭登举非常头疼,在夜里着辗转反侧了两个月之后,郭登举想出了一个连环计,“逐个击破。”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郭登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村干部,分析了东新镇的呐喊村的海拔和气候条件,讲述了这几个月了解到的猕猴桃种植知识,向村干部描述了自己去贵州省修文县看到的猕猴桃基地的心得感受,看村干部有些许动摇,于是郭登举便趁热打铁决定带村干部实地考察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基地。果然,不出郭登举的预料,在考察完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基地后,村干部的想法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我们就在呐喊村试一试?”郭登举小心翼翼的问,“好!”呐喊村其余的村干部回答的十分坚定。

有了村干部的支持后,郭登举便立马开始实施第二步,召集村干部和成功返乡人士四人一起,在他们说明了自己想尝试种植猕猴桃,带动呐喊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对他们自己也是很好的机遇。李守森、余贵一、张峰、王宗远四人与郭登举本就是小学同学,冲着这份带动家乡发展的热情,四人也就爽快的答应了。

“码头修好了自然会有人来靠”,这是郭登举最爱说的一句话。2015年5月,四位成功人士加上村干部一起11户组成合伙人,建立了古蔺县呐喊红星猕猴桃种植专合社,“我们根据每户的实力,自己决定想要种植多少亩,资金自己出,建立专合社的目的,就是方便猕猴桃在种植技术上得到统一。”

郭登举告诉记者,村里同时还建立了贫困户产业园,以村集体公司240亩地加流转村民土地方式,贫困户负责出力,而村级公司就主要栽培秧苗,提供种植技术,待猕猴桃树挂果之后,10%的收益分给土地流转农户,40%属于参与种植并出力的贫困户,剩下的50%由村级公司所得。目前,东新镇呐喊村猕猴桃品种主要以绿心品种贵长、翠玉、徐香、红阳、东红为主。

波折:缺资金,更缺种植技术

发展猕猴桃产业,在东新镇算是头一回,种植过程中最大的难题要数“技术”。

“要种植猕猴桃发展新产业,又没有经验,第一年种植了38亩,由于不懂种植技术,施肥没经验,导致果苗肥料中毒,病虫害不断,投入的8万元全部打了水漂,村上损失惨重。”呐喊村村干部李守森说。

除了李守森,当时猕猴桃试点呐喊村第一批种植了600亩的猕猴桃果苗损失了将近100亩,“按照1500元一亩来计算,直接损失了15万元”,郭登举回忆起这些时,眼里说不出的难受。

到底哪里出错了?郭登举想不明白,于是他再次来到了贵州修文县猕猴桃基地,向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说明烦恼后,才知道,猕猴桃的种植技术高,从科学选址、标准建园、搭棚建设、病虫防治到储藏运输等都要技术,这,对于本来就摸着石头过河的村民更加举步维艰。

于是,郭登举便开始组织东新镇呐喊村猕猴桃种植户们先后到贵州,云南等地学习取经10多次,但学习时间毕竟有限,且猕猴桃种植户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回到东新镇后,很多猕猴桃种植技术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转机:请农科院专家作“外援”,打造“川南万亩猕猴桃示范基地”

2017年,古蔺县政府牵头和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安排全国猕猴桃种植专家4名到东新镇和村民技术指导交流,建立古蔺县猕猴桃种植交流微信工作群——里面清一色都是猕猴桃种植专家,古蔺县和东新镇农业技术人员,古蔺县相关领导以及猕猴桃种植户105户;同时,四川省农科院还在东新镇建立乌蒙山区猕猴桃产业博士站,并高薪聘请7名猕猴桃种植研究技术人员、培训和培养技术人员,为猕猴桃种植村民提供技术服务。

“老师们看看,我这棵猕猴桃叶子枯了,是怎么回事?”

“还有这个还没嫁接的,是不是要把它发起芽全部剪掉?”在古蔺县猕猴桃技术交流群里边,关于技术的问题讨论很热烈,李守森说:“(“我们有啥问题,直接拍图上传微信群,专家在线解答。”

就这样,东新镇种植户们不断学习,东新镇的猕猴桃产业从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其中2015年种植的800亩已于去年挂果投产,亩产量达1000多斤,亩产值达1万元,每亩利润达6000元。2017年至今,猕猴桃产业累计带动丹桂镇,大村镇,黄华镇,鱼化镇,石屏镇五大乡镇,累计带动1500余户,共6800余人(其中贫困户516户2090人)实现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实现猕猴桃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目前,东新镇已建成4个猕猴桃脱贫产业园采用“1+4+5”利益联结机制,即纯收入的1成用于土地流转,5成用于脱贫产业园正常发展,4成用于该村贫困户分红。项目实现收益后,通过3到5年的定点扶持,在项目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后,贫困人口的利益分红转化为村级扶贫基金,继续扶持其它相对贫困的贫困户。

东新镇猕猴桃除了在本地周边城市销售外,还远销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同时,东新镇还组建了以猕猴桃种植、服务、销售为一体的四川绿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德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保底收购,已与多家国企、大型超市、水果销售连锁店达成协议,同时通过互网平台做好电商销售,猕猴桃销售是供不应求。

东新镇党委书记严涛表示:猕猴桃已成为东新镇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培训中心1个,建成年产2000吨的专用有机肥加工厂1个,新建苗圃基地1个,新建日产水泥桩1000根的加工厂1个,建成容量100吨的冻库2个,组建技术服务中心1个,组建技术服务站4个,新建农资配送中心1个、农机配送中心1个,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服务。另外,让猕猴桃走深加工路子,目前正在筹建果子分拣中心,对猕猴桃进行深加工,如饮料,果酒,果脯,果酱等产品,实现市场化发展,已经申请了有机产品和地理性标志产品认证。到2020年,东新镇打造“川南万亩猕猴桃示范基地”,将逐步实现猕猴桃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将东新镇猕猴桃产业建成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立体种养循环示范基地,优质猕猴桃出口基地,脱贫产业示范基地,把东新镇打造成绿肉猕猴桃之乡。